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生產線全部正常運營,外地員工留連過春節占比57%;神特新材料利用春節假期加班加點趕生產,一箱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品被打包裝車,如期發往各地;盛虹煉化項目根據市場需求,迅速提升產能,力爭一季度實現滿產……
春節期間,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續優化,穩經濟各項政策效應釋放,全市工業企業一門心思“拼經濟”。
2022年,我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約為4200億元。今年,我市制定了凈增規上工業企業280家,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的年度目標。
追逐目標猶如爬坡過坎,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突破5000億,不僅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準備,更要腳踏實地,一個坎一個坎地邁。
提升項目轉化率 形成更多增長點
重大項目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強引擎”與“壓艙石”。
去年8月,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的重大龍頭項目——烯烴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二階段正式投料開車,標志著國內最大的烯烴綜合利用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徐圩新區經發局局長張培磊表示,該項目的順利建成投產,將加快推進中國最大的烯烴產業基地和世界一流園區建設,對降低我國對進口乙烯的依存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速石油化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連云港石化一期項目一階段投產后,對全市工業產值貢獻為86億元。2022年,連云港石化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對我市工業產值貢獻達到158億元。同樣,在2022年下半年投產的盛虹煉化的貢獻突破百億元。
這一連串的數字,印證了重大項目對拉動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毋庸置疑,今天的投資是明天的增長。但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項目轉化率,推動形成更多增長點和實物量。
如何提升項目轉化率?或者說,項目轉化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課題。
產業鏈孤立制約重大項目轉化率。在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前些年,我市多個縣區曾引進一系列的汽車項目,涉及整車制造、零部件制造等行業。如今,一些項目建設現場或人去樓空,或者改換門庭。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坦言,項目落地是有基本規律的,脫離區域產業基礎、產業鏈配套能力和技術工人勞動能力,無中生有招引項目成活率大多數不高。這些現象,提醒我們在項目準入時需要有基本的產業判斷,要圍繞產業鏈招引項目。
產業準入機制不合理。過去幾年,我市堅持“破”“立”并舉,加強兩灌化工園區整治。回顧兩灌化工園區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缺乏科學的產業準入機制是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因為“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招商思維,讓兩灌化工園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污染、安全的風險不僅付出了巨額的整治代價,也拖累了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速度。這些教訓,告誡各縣區必須用新發展思維考慮園區發展,切不可短視。
當然,影響項目轉化率的原因還有很多,欣慰的是,我們不斷汲取經驗教訓,如今,全市的招商路線圖規劃科學、定位合理。例如徐圩新區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吸取了兩灌化工園區成長的教訓和縣區產業鏈招商經驗,嚴格按照戰略規劃確定的產業鏈方向招商,并將環保和生態挺在前面,不僅保持工業經濟增長,還打造國內石化園區環保安全樣本。預計今年該園區產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
培育創新載體 激活企業活力
今年,我們面臨的“險灘暗礁”仍舊很多。從國際市場來看,國際通脹壓力還在持續,外貿企業面臨訂單下滑的風險,地緣政治因素也影響了外資招引和外經的發展;從國內市場來看,隨著經濟全面復蘇,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只有掌握創新密碼和有效控制成本的企業才能在這一輪博弈中脫穎而出。
新年港城科創板第一股——華海誠科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公開數據披露,華海誠科已取得專利95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2019年至2021年,企業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2.01%。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特別是在復雜經濟形勢下,“大路貨”企業生存的空間被擠壓,創新企業市場空間被不斷開拓。
從城市發展來看,創新企業也非常重要。以GDP核算來看,二產工業和建筑業的核算方式是按照銷售收入減采購支出獲得的。簡單來說,利潤更高的企業對GDP貢獻更大。醫藥、材料等高精尖產業同鋼鐵、石化等基礎工業品相比,其對GDP貢獻自然大。所以說,鼓勵更多企業創新是港城規上工業年產值挺進5000億元的關鍵所在。
創新,并能一蹴而就,需要解決的難題還有不少。
成本高。以生物產業熱門的體外診斷產品為例,蘇州有100多家企業,我市僅有1家。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可利用的公共科技資源少,創新成本自然就高。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的絕對數量不足,產業集群化水平不高。
難度大。這些年,我市通過科技副總、重大成果發布會等一系列方式緩解了創新難度大的難題,科技經紀人也逐步成長起來。但我們仍舊存在不少短板:本地高校服務主導產業的水平有待提升;外來科研院所科技項目本地轉化率同蘇南相比略顯不足;企業尋找科技項目團隊難度比外地大;大多數縣區建設了孵化器,可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不足。
民營經濟占比高。這一特性決定了我市工業企業靈活度高,但抗風險能力差。在創新成本高漲的今天,我們需要為這些中小科技企業搭建更加豐富的創新平臺。
機構分析師建議從兩大方面緩解現狀——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和個性化平臺。圍繞主導產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滿足整個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需求;企業根據自身需求搭建個性化的科技平臺。而企業的個性化平臺也可以向更多需求企業開放。
當然,創新并不是一味求多。多而不強,轉化利用率低,或是只能躺在展臺上,那無形中就是一種浪費。走出“深閨”匹配市場需求,天明機械在這個方面的成績非常值得肯定。今年,天明機械和相關企業合作,在我市成立智慧礦山綜采成套裝備企業,實現中國礦山智能化裝備成套生產。
企業創新并非一日之功,往往是十年磨一劍。只有打贏“攻堅仗”“持久仗”“主動仗”,才能行穩致遠。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發展沃土
1月28日,我市“新春第一會”提出,要讓各類市場主體在我市運營成本最低、辦事效能最高、貿易投資最便利、發展預期最穩定。
這為今年優化營商環境定下了主基調。
如何讓企業感受到這座城市良好的營商環境?市科技局的一個案例值得各地各部門學習借鑒。當聽說我市某孵化器企業因為創新資金緊張準備到外地發展時,市科技局組織相關科室主動上門服務,幫助企業挖掘創新政策潛力,充分運用“科技政策紅包”幫助其挺過“至暗時刻”,最終贏得了企業的芳心。該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市科技局相關處室指導下,進行2023年科技政策資金申報。“這種暖心服務讓我們愿意留在連云港繼續發展”。
回顧我市規上企業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發現,政府有效補位,可以培育出一家百億企業。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市場是決定一個企業生命力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市場也存在很多弊端,這就需要政府及時調配資源,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優化結構、高效增長。
“智轉數改、能耗診斷等一系列措施就是為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市工信局三級調研員趙永生介紹,建立工業互聯網、涉及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資金池等舉措也是為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促進轉型。近年來,我市對企業扶持的政策更加全面和多元。
優化營商“軟環境”,才能提升發展“硬實力”。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
招商承諾要言出必行。招商口碑就是我們在投資商中的形象。少數地方為了完成招商任務,在招商過程中毫無原則開出“招商承諾”,項目落地后,因為政策等因素“承諾”難以兌付,就會影響港城口碑,讓有些人對我們的營商環境產生了質疑。
產業配套水平是企業最看重的。電費多少錢、水費多少錢、是否有污水廠、公交車開行速度、文化場所擁有量……這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問題,都是企業看重的要素。“年輕員工下班后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場所以及多功能城市開放空間,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如果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我們的用工成本就會上升,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企業成本。”2019年,一家互聯網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在連考察時,提出了這樣的訴求。原來,招引其來連的縣區希望他們入駐新城區,但新城區的公共服務水平還不高。
此外,營商環境的提升,也需要更多有專業素養的人。在采訪中,不少企業家直言,他們需要懂產業的政府工作人員提供高效的幫扶。“這對大項目引進特別重要,因為大項目既意味著大投資,手續都比較繁瑣。如果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夠專業,原本就復雜的流程就會變得更加復雜。”一位企業家建議,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招募具有專業背景知識的工作人員,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努力實現簽約即開辦、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運營。
5000億元的規上工業年產值目標已經確定,全市上下一起奮力奔赴,埋頭苦干,將行動落在實處,把目標變為現實。(□ 周瑩 連發 連工信)
本文配圖為資料圖片
總值班: 王夫成 楊樂簫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