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港城旅游業內人士指出,《規劃》為港城旅游產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指南。
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貫穿《規劃》始終。這就啟示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釋文化內涵,把港城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游業發展,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以此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旅游消費高品質、多樣化需求,推動旅游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 打造富有文化底蘊的旅游城市
細讀《規劃》,記者發現,“十四五”時間,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第一條就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其目的,是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從發展目標來看,到2035年,通過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從而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得到提升。
作為屹立在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和陸橋東部世界級絲路旅游帶交匯區的城市,西游文化與山海文化水乳交融,傳奇故事與浪漫風景互相映襯,古典名著《西游記》中描述的“孫悟空的老家”就是連云港的花果山。因此,無論是港城所擁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是站在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不斷通過產品來滿足游客需求,我市都應當抓住這一輪契機,將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以及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作為我市當前最重要的發展目標。
我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3年來,緊緊圍繞“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等基本元素,全力將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面彰顯“大圣故里 西游勝境——神奇浪漫之都連云港”城市品牌形象,文化旅游各領域、多業態、全鏈條深度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 讓游客被悠久的歷史文化所吸引
《規劃》提出,在滿足游客旅游需求多元化、供給品質化上,要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和旅游體驗空間,支持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非遺館、書店等文化場所增強旅游休閑功能,推動非遺有機融入旅游產品和線路。
我市的旅游以境內花果神山、浪漫海濱、東海溫泉等“山、海、島、港、泉”自然資源要素為主打,同時也因藤花落遺址、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等名勝古跡渾然一體,孔子登山望海、秦始皇東巡、徐福東渡、唐太宗東征等傳說充滿濃郁的神奇浪漫色彩,享有“東海第一勝境”“神奇浪漫之都”的美譽。旅游業內人士指出,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濃縮了時代的記憶。被譽為“東方天書”的將軍崖巖畫、東漢時期的摩崖造像、藤花落史前人類古城遺址、五大宮調、淮海戲……這些珍貴的文化遺存,以較高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研究價值,向世人展示著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除游山玩水,讓游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得身心得以放松之外,我市還可以給游客什么?如何讓更多的游客被我市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所吸引,來到連云港旅游后有感受有收獲。下一步,是否可以立足這一目標,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旅融合工作。
■ 給文旅融合插上“智慧”的翅膀
除了立足于游客角度來豐富我市的文化旅游內涵,《規劃》也為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大力發展智慧旅游。也就是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擴大新技術場景應用。
前不久,江蘇13家首批智慧旅游景區出爐,連島、花果山景區入選。作為港城山海旅游的代表,連島景區深化“互聯網旅游”,積極推進旅游景區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能等手段,全力將景區打造成為國家級濱海型智慧旅游景區。智慧管理實現一張地圖管景區,智慧服務搭建一個手環游景區服務體系,智慧營銷以數據為核心,智能融合大數據分析,更好提升景區管理、服務、營銷三位一體綜合能力。此外,以綜合建設成“大花果山景區”的總目標,以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為導向,以云計算、大數據、3D地理信息系統、三維虛擬建模、混合現實、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提升花果山旅游管理、服務、營銷、保護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一部手機游花果山、一部手機管花果山”,達到“大花果山景區”全域智慧化標準要求。
根據《規劃》相關要求,我市一方面要著手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虛擬展示、智慧導覽等新型旅游服務,推進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旅游場景化建設。通過互聯網有效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促進旅行社等旅游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旅游景區、度假區、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民宿等與互聯網服務平臺合作建設網上旗艦店。
另一方面,則應當關注《規劃》提出的推動智能旅游公共服務、旅游市場治理“智慧大腦”、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藝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特別是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藝方面的開發和應用。而這既是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一個重要嘗試,也是可以將我市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國家、省、市重點文保資源進行活化利用,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打造新一代旅游產品的趨勢所在。這就需要我市根據《規劃》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主體間資源整合聯動,構建開放高效的協同創新網絡,鼓勵開展旅游應用創新合作,支持一批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實施創新型旅游人才培養計劃。讓旅游業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釋放”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更好服務港城經濟社會的發展。(□ 徐黎一)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