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盛虹集團旗下斯爾邦石化與冰島碳循環利用公司“1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項目”在北京簽約。這標志著中國和冰島合作共建的全球首條“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這是我市在綠色低碳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業內專家表示,連云港要想建設成為長三角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各種創新技術,讓技術成為引領區域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
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
10月18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的首日,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γm3=1.0葉根部件獲得DNV頒發的全球第一張認證證書,此證書對中復連眾和DNV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前風電葉片長度已經跨過百米,行業要求從研發角度充分研究生產制造公差的影響,以獲得更加精確的局部安全系數,減少葉片直接材料的耗用。認證期間,中復連眾集中了研發、工藝、測試等內部優勢資源進行攻關,與DNV展開深度合作。依據IEC61400-5和DNVGL-ST-0376標準,雙方共同確認17項制造公差,中復連眾通過測試、分析等方法評估獲得了該17項公差的影響因子,最終DNV準許γm3取值1.0。這項認證使得陸上90米至100米、海上100+米葉片能夠使用較小直徑的葉根。
不僅如此,我市石化企業斯爾邦最近的新動作也值得關注。斯爾邦石化運營著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240萬噸/年醇基多聯產項目,主要采用國際領先的甲醇制烯烴工藝,是光伏級EVA、丙烯腈、MMA、EO等國內緊缺產品的核心供應商,產能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斯爾邦石化總經理白瑋介紹:“今年1至9月份,我們光伏級EVA產量為16萬噸,已超去年全年15萬噸的產量,預計今年總產量將突破25萬噸。公司正在規劃通過擴能進一步提升自給率,為國家清潔能源轉型提供穩定保障?!?/p>
眾所周知,作為該條產業鏈項目的重要產出品——光伏級EVA是生產光伏膠膜的核心原材料,直接決定光伏組件壽命和發電效率。行業分析師表示,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級EVA需求持續高增長,預計未來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過去,由于裝置產能和工藝技術等原因,我國的光伏級EVA產能不足,進口依賴度高達70%,極大影響了光伏行業的產能釋放。斯爾邦石化通過專項技術攻關,自主研發的光伏級EVA在晶點、熔指等關鍵指標改進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穩定量產。
隨著新能源市場不斷釋放,我市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和相關的材料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專家表示,我市要鼓勵企業從無序低端競爭向高質量高端競爭轉變。轉變過程中,科技、工信等部門要積極謀劃相關扶持政策,讓更多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發展和行業轉型。
加快先進環保技術本土應用
連云港要想打造低碳綠色城市,要加快先進環保技術本土利用。以斯爾邦引進的冰島技術為例,該項目將工業尾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回收,生產出光伏面板的核心組件材料——光伏級EVA樹脂,最終用于光伏發電,創造出一條“變碳為寶”的綠色新路徑。白瑋介紹,項目設計回收二氧化碳規模為每年15萬噸,相當于15套大型石化裝置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上下游一體化裝置的深度加工,回收后的二氧化碳能夠“變廢為寶”,產出2萬噸光伏級EVA樹脂,這些材料可以生產5000萬平方米的光伏膜,全部用于光伏發電。
根據統計,與傳統的植樹造林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相比,該項目“模擬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強更有效,每年可直接主動吸收二氧化碳達到15萬噸,可間接減排二氧化碳55萬噸/年,相當于3.7萬公頃森林種植面積,折合370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港城企業在積極引入新技術的同時,港城各大園區也積極主動引入新技術。10月15日,徐圩新區宣布與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華能清能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江蘇洋井石化集團與華能清能院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部簽署《COAP和CCUS技術開發及應用技術服務協議》。徐圩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充分發揮清能院的人才、技術優勢及徐圩新區在石化園區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助力徐圩新區打造國家石化園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示范標桿,推進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下一步,雙方將組建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近零排放技術研發工作組,將COAP技術應用于園區供熱配套及石化產業項目。
這個COAP技術到底是什么?據了解,華能“低溫法污染物一體化脫除技術(簡稱:COAP)研發和中試驗證”項目在今年5月已經在岳陽電廠通過驗收。與會專家一致認為,COAP技術是華能原創、國際首創的顛覆性技術,可將煙氣中多種污染物一體化脫除,實現污染物近零排放。與常規技術相比,COAP技術無需消耗石灰石、尿素、脫硝催化劑,而且還可以回收硫和煙氣中的水分,實現煙氣余熱深度利用,是環境友好型技術。該技術具有技術路線新、脫除效率高、綜合效益高等顯著特點,具有重大經濟和社會價值,除可應用于大型燃煤電站鍋爐外,還可用于垃圾焚燒、焦爐窯爐、工業尾氣等煙氣污染物的脫除處理,具有廣泛適應性。根據中試系統數據測算,COAP技術與常規超低排放技術運行成本基本持平。
推進能源制造業同能源資源的匹配
我市“十四五”規劃指出,將推進新能源綜合利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堅持沿海風電規模化和內陸風電分散化并舉,探索建立海上風電試驗場,探索開發深遠海風電,有序發展陸上風電,建設陸上風電平價示范基地。多元化推動太陽能利用,建設“光伏+”綜合利用平價示范基地,探索推進光熱綜合利用,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合理開發氫能,穩步發展核能產業,安全利用核能,加快推進田灣核電續建。
當前,港城光伏、風電企業依舊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主動承接港城綠色能源推廣利用任務,從而為企業釋放產能,為相關園區綠色能源利用提供便捷條件。
專家認為,連云港打造綠色基地條件比較成熟,關鍵是如何將產業優勢和能源生產需求結合起來,盡快讓更多生產過程和居民生活從區域新能源供給中得到實惠。例如,國家電投“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11月9日在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正式投用。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成了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城區20萬居民全部用上了核能供熱。連云港也有核電站,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主動同江蘇核電對接,推動其向港城居民供熱。(□ 周瑩 連發)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