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被認為是區域工業經濟重要的壓艙石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形成了一批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自身尚存的薄弱環節,并通過建強優化產業鏈等一系列方式推進區域轉型升級。
裝備制造的港城身影
近日,筆者來到天明機械特種車輛生產車間,看到數字化生產車間內明亮整齊,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在這里實現了全覆蓋,每個環節線上信息實現了無紙化、全流通,線下機械臂協同工作。天明機械不僅精耕制造業,還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平臺。該企業通過企業內部的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可以全程監控企業化纖設備、地質與礦山裝備、軍工裝備和特種車輛四大領域生產現場,以及自家產品的生產質量、設備運行、員工工作狀況等信息。
天明機械是我市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裝備制造企業緊緊跟隨市場需求,積極主動地謀劃轉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6月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由連云港鷹游新立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蘇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指導性計劃“滌綸絨類織物‘閃染’免水洗關鍵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以及由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承擔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指導性計劃“滌綸絨類織物連續式免水洗染色成套裝備”項目進行鑒定,經過專家討論,這兩個項目雙雙通過鑒定。
天明機械和鷹游紡機是港城本土培養起來的裝備制造企業,代表著我市裝備制造發展水平。作為江蘇北端城市,連云港發展裝備制造需要攻克一些難關。市區一家裝備制造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連云港裝備制造產業配套能力總體比較薄弱,這就堵死了連云港裝備制造產業低成本的路徑。為了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大多數現存的本土裝備制造企業都是依靠科技創新讓企業活下來,并逐步在市場中占據優勢。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存在規模不大、創新力還需增強的現實情況。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市裝備制造產業還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滿足產業創新重大需求、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相關園區要加快建設一流科技創新體系和能力保障平臺,著力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國內領跑,進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逐步爭取行業國際標準話語權,成為全球行業技術領導者。
裝備制造產業鏈需加快形成
分析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可以看到相關的產業鏈構建還存在缺口。業內人士表示,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機床等關鍵產業缺口以及相關行業共性問題。為此,連云港應該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研發工作,并加快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創建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相關的政府工程項目要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市內裝備制造企業的制造優勢,積極幫助企業打造案例工程、精品項目。鼓勵重大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在集中力量加強關鍵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的同時,通過市場化的外包分工和社會化協作,帶動配套及零部件生產的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點突出的產業鏈。有計劃、有重點地研究開發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關鍵共性制造技術、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裝備的自主制造比例。加強大數據、工業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技術的相互融合,以信息技術促進裝備制造業的升級。
要想做好裝備制造產業,關鍵是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天明機械集團董事長盧明立表示,近年來,天明機械集團積極發揮頭部企業優勢,帶動了周邊一批中小微機械加工企業的成長,我市有30余家機械加工制造企業與天明配套合作。這次天明機械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高端裝備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接下來,天明機械將扛起鏈主企業擔當,肩負起提升產業鏈績效重任,做好產業鏈上的“擴音器”,提高自身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助力港城高端裝備產業鏈成長,為連云港市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全國知名高端裝備產業高地的目標多做貢獻。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圍繞天明機械、鷹游紡機等鏈主企業,以創建全國知名高端裝備產業高地為目標,做大工程裝備、紡織機械等產業鏈,到2023年產值達75億元,到2025年產值達100億元。在工程裝備領域,我市將重點打造省內領先的工程裝備產業基地、金屬加工領域機器人系統集成及專業工作站產業基地、高效低碳燃氣輪機整機試驗檢測平臺,促進以變頻刮板輸送機成套裝備為主的煤機裝備制造轉型,研發新型大型煤礦井下防爆特種車輛等系列產品;并以七一六所及其下屬的杰瑞自動化公司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部件、信息系統、數字化車間成套裝備及系統為重點,聚焦金屬成型領域,推動特種機器人的研制和應用;加快推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招引與其合作的整機和關鍵部件研發設計、高溫合金和精密合金材料等企業。在紡織機械領域,以省級高性能纖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重點,以鷹游紡機和天明機械為核心,針對氨綸紡絲卷繞機成套設備、碳纖維設備等十大系列100余種產品,做大紡機專用設備產品規模。
裝備制造還需培育“小巨人”
近年來,國家工信部著力推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的“專精特新”企業就是指采用專項技術或工藝通過專業化生產制造的專用性強、專業特點明顯、市場專業性強的產品;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或工藝,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細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精心設計生產的精良產品;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產的,具有地域特點或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依靠自主創新、轉化科技成果、聯合創新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式研制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這些“小巨人”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在整個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我市已經有一批企業獲得國家認定,但是同全市的規模企業相比,這樣的數量還不夠。專家建議,我市各地區各部門應因地制宜、革新先行,為“專精特新”企業量身打造稅收優惠、金融服務、人才引進等配套支持政策,尤其是在拓寬融資渠道上,可以實施差異化措施,優先支持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企業在主板市場、科創板、創業板等上市融資,使其多一份行穩致遠的從容,把精力更多用于研發創新。與此同時,企業自身要以“專精特新”為目標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對“卡脖子”難題不回避不放棄,牢牢掌握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穩步成長為掌握獨門絕技的“配套專家”或“單打冠軍”。(□ 周瑩 連工信)
本稿圖片為資料圖片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