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段起點,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如何加速構筑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匹配的園區經濟,支撐區域經濟發展,既關系著港城外向型經濟的效率和質量,也考驗著政府、平臺、企業能否合理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構筑自身競爭新優勢。
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表示,從開拓內需市場到補鏈、強鏈,連云港各個園區必須努力暢通企業在內需市場的流通血脈,解決市場準入、渠道拓展、供應鏈構筑等問題,幫助企業更平穩地“軟著陸”。在不斷挖掘、釋放內需潛力的同時,我們也正以全新的定位來審視和挖掘全球市場的機遇,著力打造有進有出、優進優出的“雙循環”生態。
敲開內需市場
提供高質量供給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世界級品牌都是從本國消費者認可開始的。這就提醒港城園區管理者在引進項目的時候要講究“適銷對路”。在連云港發展歷史中,存在一些因為市場判斷失誤,最終夭折的項目。什么樣的項目是“適銷對路”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根據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技術研發方向和市場營銷網絡。
寥寥四字,要做到卻絕非易事。在采訪中,筆者發現在連云港園區中“消失”的企業有不少都是因為市場經驗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營銷渠道不暢導致企業生存困難。
以化工產業為例,早前港城大多數化工園區內的企業存在小而弱的問題。這些企業產品雖然銷售不愁,但是缺乏長期發展規劃。自身創新能力不強、環保設施不達標,往往做的是短期買賣。如今,徐圩新區引進的石化項目,不僅有世界一流的設備、技術,還強化了環保等設施,做的是長期生意。同樣是滿足國內化工市場需求,不同的企業發展思維就決定了相關園區未來的命運。
今天,我國的內需市場同過去不同,他們更加期待高品質的產品供應。在這樣的背景下,港城各大園區在招商引資的時候就需要高度關注企業產品市場情況。為此,專家建議,連云港工業園區要加快同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數據平臺的合作,通過數據洞悉市場需求,針對性地依照市場需求招商引資,更精準地把握客戶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供應、生產端的調整。
12月4日,蘇州與阿里巴巴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這標志著阿里巴巴“一基地和四中心”正式落地蘇州,雙方將推進重點產業領域的數字化,加速數字化合作。“一個基地”是阿里巴巴蘇州基地,“四個中心”包括新零售蘇州中心、工業數字化轉型蘇州中心、智慧物流骨干網蘇州中心和大文娛蘇州中心。其中,工業數字化轉型蘇州中心將與蘇州制造行業一道,共同探索數字化轉型,讓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多可能性。常州、揚州相關合作也在推進,我市市開發區、高新區、徐圩新區也該積極對接這樣的數據分析,讓園區招商引資更加符合市場預期。
復雜形勢下
做好外資工作
近日,國際醫藥產業巨頭阿斯利康正式“落子”杭州市下城區——簽約了中國東部總部。“在前期對接過程中,當地區政府表現出的誠意和服務效率讓我們感動。”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黃彬說。但更讓他們動心的是,作為阿斯利康在中國的第二大市場,公司在浙江地區每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25億元。
今天,全球經濟復雜多變,但是國際企業向外投資的步伐并沒有停步。眼下,外資進入中國的目的不僅僅是需求廉價的加工工廠,他們更加看重的是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面對這樣的新變化,港城必須主動暢通國內產業鏈的“內循環”,抓住國內需求拓展外資增量。例如,去年8月浙江在全國首創產業鏈“鏈長制”,要求各開發區確定一條產業鏈作為試點,鏈長由該開發區所在市(縣、區)的主要領導擔任。南京的鏈長由市委書記直接擔任。這些變化都在提醒港城應抓緊時間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專家表示,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安全風險陡增。通過引入高質量外資,我市才能更好地補鏈強鏈,構建更暢通的“內循環”。目前,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相關的區塊要抓緊時間研究產業布局,引進有助于完善區域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供應商和相關現代服務業產業。畢竟“缺個零件,停一條生產線”等情況讓哪個城市都承受不了。
充分激發內需市場,除各種生產要素外,外企的先進管理模式同樣是港城園區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的內涵。“連云港醫藥產業發達,但是同全球企業相比,我們的現代企業機制還不夠健全。”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巨頭級的跨國藥企到連云港來,分享跨國企業經營經驗,讓港城藥企少走彎路。我們認為這些跨國藥企的到來,會給我們市場帶來活魚,實現互惠互贏。”
構建政策生態
實現內外雙促
擴大內需不等于放棄外貿,國內大市場形成不等于放棄國際競爭。構建“雙循環”格局,意味著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國內大循環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大循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又能夠提高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才能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因此在這個新階段,開放應該是全面的、深入的。要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使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對外開放新階段的主要特征。
對連云港而言,這本質上是新一輪“跳出連云港發展連云港”的機遇期。為了把握機遇,我們必須積極打造開放新生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數據統計,今年1至11月份中哈物流基地累計到發中歐班列525列,同比增加22.89%。 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累計完成換裝20.9萬TEU(年度省考核指標為16.5萬TEU),同比增幅47.2%。
“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放上,取得新優勢,是我們推動‘雙循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港城從物流、產業鏈等角度出發,全面深入地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
在這新一輪對外開放機遇期中,港城企業也面臨著身份的轉變。在“雙循環”格局下,曾經撕掉品牌在市場“赤膊上陣”的港城園區企業,必須給自己貼上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想辦法在內外雙循環中獲得主導地位,用市場淬煉出“硬實力”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品牌。(□ 周瑩 連發 文/圖)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