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擁有近千家規模企業,其中傳統制造業占港城實體經濟近半壁江山,也是港城園區經濟的主要內涵。面對即將開啟的“十四五”,港城園區經濟如何實現制造業從1.0向2.0轉型呢?
從1.0版到2.0版 換的是模式
在傳統概念里,煤炭開采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現在,煤炭的開采依托智能化設備正在逐步走向少人化、無人化時代。
2015年,江蘇天明機械集團自主研制的智能采煤機器人在我市組裝完成,正式下線。該產品采用先進的智能傳感控制、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設備的遠程控制、記憶截割、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等智能化功能,是現代化礦井無人工作面采煤的核心設備,打破了高端采煤機市場被國外產品長期壟斷的局面。
如今,天明機械生產的智能化采煤機器人能力更加厲害。江蘇天明機械集團董事長盧明立透露,天明的智能采煤機器人已經實現了少人采煤,井下采煤的人數從萬人減少到幾十人,已完全替代了歐美技術,打破了高端采煤機市場被國外產品長期壟斷的局面。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他們正在探索在井下采礦領域實現無人化操作。為此,天明同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智能裝備研究院,與東南大學等高校對接,推進產學研用的合作。
礦山裝備是非常典型的傳統產業,隨著智能化礦山需求的出現,推動礦山裝備智能化成為很多企業奮斗的目標。天明機械主動出擊,通過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讓企業在傳統行業走出了新路。
今天,連云港園區經濟的轉型之路最重要的內涵就是促進傳統制造業改造,用新技術、新工業、新模式改造園區制造業生產、研發和市場模式,實現區域制造能力的大提升。
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表示,自動化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1.0版本,智能化是港城傳統產業2.0板塊。當前,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一手抓“低散亂”出清,一手抓智能化水平提升。劣者淘汰出清,優者鼓勵更優。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市依法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作坊),改造提升畝均稅收較低的低效企業,為制造升級騰出資源空間。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669.2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92.4%,同比下降5.5%,較1至9月增長0.5個百分點,其中下降速度最快的行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同比下降10.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下降7.0%。
在這個摸家底、打基礎的階段,港城還做了一件頗具前瞻性的事——加快培育出了一大批服務于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提升的解決方案公司,解決連云港傳統制造業“想轉不會轉”的老大難問題,中國船舶七一六研究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家企業是大型船舶領域的重要智能制造工藝設計單位。該企業憑借在制造領域的深厚積淀,從一開始就更懂得港城傳統制造業的痛點和難點。他們推出了一系列的機器人產品,為連云港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眾多方案。目前,該企業的產品或平臺已經在港城裝備制造多領域多行業成功運用。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港城傳統制造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廣量大,每家企業發展層次不盡相同。在加快頭部企業2.0版升級的同時,同樣根據特定的企業,進行補課或者補短板,從而推動更多企業邁向頭部企業,加快向2.0版本的制造業轉型。
數字化下的大集群
園區經濟是港城工業最重要的載體,也是港城集群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在采訪中,筆者發現越是在數字時代,產業集群的協同配套能力就越重要。正如同專家說的,數字化是傳統制造業改頭換面的手段,集群化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服務化是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的抓手。簡單來說,“三化”從生產組織形態、產業競爭形態和價值分配形態三個方面,對港城園區經濟中的傳統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數字化,這是連云港制造企業再熟悉不過的事了。從最初的機器換人,到后來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再到產業數字化,連云港頭部企業打出一套環環相扣的連環拳,推動企業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再到如今的數字化,蹄疾步穩。
康緣藥業的數字化工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5年,康緣藥業投資4.8億元的江蘇康緣藥業數字化提取精制工廠建成,該工廠擁有國內首條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提取、精制生產線,可實現中藥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推動中藥制造從傳統手工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時代邁進。
今天,康緣藥業的中藥智能化固體制劑工廠投入使用。該項目主要用于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丸劑等五大劑型的生產,項目可實現年產硬膠囊劑65億粒、軟膠囊劑13億粒、中藥片劑33億片、顆粒劑2400噸、丸劑273噸、化藥片劑10億片、化藥膠囊1.1億粒、貼膏劑2.2億貼、凝膠劑5000萬支的目標,滿足企業66個品種生產需求。據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介紹,該項目實現了原輔料、包材儲存運輸、制劑生產、成品入庫等各個環節流程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作業,企業核心大品種實現MES、WMS、SCADA全過程管理,全面實現企業從中藥原料提取、精制到制劑的全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達到中藥工業制造4.0水平。
在加速智能化改造的同時,港城園區經濟加速了集群化布局。徐圩新區是港城園區經濟中講究集群化的園區之一。
當前,徐圩新區已集聚盛虹1600萬噸煉化一體化、海科電解液溶劑、佳化聚醚多元醇等一批產業上下游耦合度高的項目。近日,中化瑞恒新材料碳三產業鏈項目也開始進入土建施工階段。碳三產業鏈項目計劃投資約160億元,分兩階段實施,一階段規劃建設年產65萬噸的苯酚丙酮、60萬噸的丙烷脫氫、40萬噸的環氧丙烷和24萬噸雙酚A。將于明年9月陸續投產。據了解,瑞恒新材料能為園區內“兩化”企業提供聚碳酸酯、環氧樹脂、聚醚多元醇產業關鍵中間體,形成關鍵原料及產品的上下游互供合作,打通從上游原料、中間體到下游應用的關鍵環節,實現全產業價值鏈的整合與終端延伸。
江蘇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建庭介紹,基于中化產業內部的循環和園區大循環,他們會用到園區內盛虹煉化的純苯,未來瑞兆科會利用他們的產品做更高端的電子產品。
此外,港城園區中的制造企業也開始深耕服務化內涵。遠洋流體、中復連眾等企業在加速企業創新的同時,積極地轉型服務型制造的實踐。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努力推進園區企業的轉型升級,就是為了精準施策,更好地服務廣大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深耕頭部企業 打造行業巨頭
目前,港城園區經濟中頭部企業數量依舊不多,少數園區甚至都沒有產值超百億的企業。這就為打造產業集群帶來一系列問題。因為現代產業集群是一個由頭部企業為牽引的,有一批協作配套的中小企業,再加上為制造業服務的配套成熟的生產性服務業,構成緊密耦合的產業集群生態圈。如果沒有頭部企業,打造產業集群就成為一句空話。
其中,港城的傳統制造業更多表現為同一產業在相近物理空間上的密集分布,最大特征是同質化的殘酷競爭。不過根據產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在一輪又一輪的市場洗牌中,必然會有一批頭部企業脫穎而出。港城推出的三大行動計劃,就是為了培育這樣的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那些頭部企業雖然也面臨沖擊,但是因為其整體實力強勁,抗風險能力高,面對市場競爭,這樣的企業復工復產的速度明顯快于其他一般企業。
眼下,港城工業經濟的主要發源地園區內的頭部企業依舊非常少。根據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百強榜中,連云港只有3家企業在榜單,排名最高的都沒能進入前200強。
雖然“船小好調頭”,可一旦遇到“大風大浪”,還得是“船大才能壓浪”。專家建議,我市要繼續深化三大行動計劃。在這個過程中,要確立連云港產業集群建設目標,即每個集群都有引領性的研發機構,有產業創新聯盟,有公共科技平臺,有大項目好項目,有龍頭企業和單項(隱形)冠軍,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生態。
對現階段的連云港園區經濟而言,邁向產業集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因為今天連云港區位優勢更加明顯,交通環境不斷改善,特別是隨著大石化發展,區域資金積累將更上一層樓。為此,我市必須要打造一批頭部企業,構建多個產業集群,打造同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相配匹的區域產業鏈。(□ 周瑩 連工信 連統)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