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隨著城市建設持續推進,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電梯數量迅猛增長,電梯使用率也越來越高。業內人士稱,電梯安全“三分靠質量,七分靠保養”。如果維修不及時、保養不到位、乘客不文明,都會給電梯安全埋下重大隱患。
為此,《連云港市電梯安全管理條例》對涉及電梯安全的主要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細化,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為守牢安全底線提供法律保障。該《條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權責明確、綜合治理、便民高效的原則,對電梯使用單位、維保單位督促責任落實,對乘用電梯者的行為作了規范。
電梯故障頻發
誰之過
前不久,市區某老舊小區電梯突發故障。居民孟先生回想起當天的情形,仍不免心有余悸。
“下午2點左右,我從19層坐電梯下樓,到8層時電梯突然卡住,之后直接降到了3層,我趕緊按了報警按鈕,又打了電梯里提示的應急電話,跟物業取得聯系。被困了十分鐘左右,維護人員在3樓將電梯門強行打開,算把我救了出來。”孟先生說,由于毫無防備,自己的腰部被閃到了。
據孟先生介紹,維修人員當場并未對事故原因多做解釋,只稱電梯頂部出了問題。“我鉆出來的時候,電梯還猛然動了一下,真嚇人。最近常看到電梯在維修,擔心發生事故,結果就真趕上了。”孟先生說。
對于孟先生的遭遇,很多人感同身受。按鍵失靈、晃動異響、轎廂困人……日益龐大的用量背后,各種電梯故障頻繁“上演”。
“電梯發生故障,一般情況下,跟電梯制造質量、安裝、維保等關系較大。”市區一家電梯維保企業負責人張軍說,就拿電梯安裝環節來說,電梯生產企業大多不養安裝隊,都是臨時從市場上找“散兵游勇”。要知道,組裝一部電梯需要安裝數百個零部件,一旦某個環節操作不規范,即使電梯全新、質量合格,也會導致后續使用中故障多發,出現轎廂晃動、卡死等情況。
除安裝隊伍魚龍混雜外,維保環節也隱藏不少貓膩。筆者了解到,一些電梯維保企業低價競標搶市場,難以保證服務質量。正常情況下,二三十層的住宅樓,一臺電梯年維保費用應在七八千元,但有的維保企業卻能以遠低于成本價的兩三千元中標,導致維保不規范、走過場。按照相關規定,電梯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每次維保須做相關記錄。但由于電梯多、維保人員少,有的維保人員就簡單抹點油,在維保記錄上打個鉤了事。
“再加上現在好多公司的維保人員業務素質不高,離監管要求還有不少差距,這些都為電梯安全埋下隱患。”張軍說。
人為使用不當
也是故障誘因
在許多人看來,電梯發生事故,原因不外乎電梯本身的不安全因素,但據市市場監管局特設處處長楊智介紹,其實電梯是安全性很高的電器,設置有嚴密的安全保護裝置,在歐美國家一些使用得當并維護得好的電梯,可以用上百年。近年來,因為人為使用不當原因造成電梯故障率也在不斷攀升。
“針對小區前期網格員發現的居民隨意將電動車通過電梯送上樓梯進行充電問題,我們正在積極想辦法,提高技防措施。”新東街道某社區工作人員江梅說,社區內有一大型樓盤,全部是高層建筑,因為住戶很多,電梯故障時有發生。調查發現,許多居民每天都用電梯將電動車帶上樓,既影響電梯壽命,又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有市民經常碰到電梯門無法正常開啟閉合的情況,大部分是因為電梯被猛烈撞擊等造成的。”楊智介紹,有的樓盤在裝修高峰期時,電梯經常被當作貨梯使用,搬運一些過大過重物品時撞擊到電梯門、搬運過程中長時間讓電梯處于硬開放狀態、超載運行等非正常操作,這些都為電梯安全埋下了隱患。
“這次《條例》特別提倡構建更加文明的電梯使用管理環境。”市市場監管局宋志飚說,一些電梯使用者無視安全規則和文明道德,在電梯里超載、胡亂按鍵、打鬧、便溺等,不僅影響電梯的運行安全,也縮短了電梯的正常使用壽命。所以,《條例》從地方立法的角度,大力提倡文明乘用電梯、愛護共有設備,特別規定乘客違規使用電梯的,電梯管理責任人有權對其進行勸阻或者批評教育,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消除電梯安全隱患
需多管齊下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用梯人群進一步增多,用梯安全問題更加不容忽視。我市將下大力氣消除安全隱患,創新監管模式,保證乘梯人安全。
“《條例》特別規定了要采用更加有力的電梯隱患治理手段。從施工的角度來說,解決了住宅電梯選購和土建施工的問題,明確電梯機房、井道、底坑、層站等建設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電梯的選型和配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相關安全技術規范、標準,保障應急救援、消防、無障礙通行等方面的需要。”楊智說,我市將建立重點電梯使用單位監督檢查制度,對公眾聚集場所、故障投訴頻發、投用超過十年、兩年內出事故、超高層建筑的電梯,每年至少檢查一次;建立電梯安全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倒逼責任主體規范行為,主動消除隱患;全面加大懲戒力度,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修代保、弄虛作假等危害使用安全的行為,嚴查重罰,提高法律的威懾力。
此外,我市還將通過開展公益宣傳、深化電梯安全“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活動、物業服務企業和電梯售后企業守法教育、有關職能部門執法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條例》宣傳,讓電梯各相關方了解《條例》、遵守《條例》、用好《條例》。
據悉,我市將組織建立電梯生產單位、使用單位、維護保養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及其管理、作業人員的安全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適時公布評價結果和不良行為記錄,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執法部門將定期組織專項執法,集中查處一批違法、違規典型案件,在當地媒體予以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讓監管執法真正長出鋼牙利齒。市民如果發現有電梯的違法行為線索,可以撥打12345政府熱線反映問題。(□ 王文 李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