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富足是精神文明的前提,經濟建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消除鄉村的貧困短板是實現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必經之路,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三農”問題尤為重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聚焦“五個振興”,全力探索打造鄉村振興的連云港樣板。
科學編制規劃,發揮引領作用。規劃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的“線”和“綱”,應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用規劃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協調行動。要深入系統研究,全面梳理村莊資源條件、區位特點、人口規模、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深入研究分析未來鄉村發展趨勢,為鄉村空間布局打好基礎。要科學編制規劃,通盤考慮農村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加快試點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要強化規劃執行,堅決制止和糾正規劃實施中的隨意性,強化對規劃實施過程的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保證規劃實施的有效性。
推動城鄉融合,培育產業優勢。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應立足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帶鄉,加快形成農村產業優勢。要推動農業主導產業提質、特色產業擴面,有效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運用現代物質裝備和先進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打造品牌,提升效益。要培育一批運行質態好、帶動能力強、管理規范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體驗、旅游觀光、養生養老等業態,讓農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要深入實施鄉村“互聯網+”工程,加強農業電商平臺建設,推進線上線下產銷整合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實行綜合施策。要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農村道路、農田水利、供水供電、通訊網絡、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農村教育、衛生等資源,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要健全投入機制。把鄉村振興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完善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引導金融資金、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要注重人才培養,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結構,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工資待遇,讓村干部“在職有奔頭、工作有勁頭”,充實和加強基層農技隊伍,保障其待遇,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服務。
圍繞生態宜居,打造優美環境。守護好青山綠水、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持續抓好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耕地和土壤環境監測、修復,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要持續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進一步優化山水、田園、村落等鄉村空間要素,打造鄉村特色生態、特色品牌,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完善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加大破壞環境行為的檢查和打擊力度。要持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準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滿足新時代農民群眾文化需求。(□ 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