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近年來,社工這一職業常被比喻為“有工資的活雷鋒”。然而,該行業內因薪酬待遇偏低,流失率居高不下。一些長期服務基層的社工離職,對一些需要專業介入的居民來說,影響不小。記者從我市第一屆民間公益交流分享會獲悉,由于收入較低,社工流失增多,一些社工機構面臨有項目沒“人”用的尷尬。
收入偏低
社工離職現象頻現
社工工作覆蓋面廣,與項目購買方、服務對象、居委會等都有著很多交叉和聯系,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社工全力付出,尤其是在老人和青少年這些工作領域,定期舉行專項活動,形式多、工作量大、占用周末以及休息時間等。作為一線社工,工資大約每月只有2000元~3000元。不少社工的付出與收益不對等。
晁阿姨是一名有著5年工作經驗的社工,目前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我是本地人,有退休工資,做這份工作主要是出于愛心,兒女也支持。但如果對于一名年輕人來說,就很難堅持下去,畢竟他們面臨的壓力很大,要考慮結婚買房。”在晁阿姨看來,做社工是一件好事,但是年輕人以這個為職業,不太現實。
小范今年25歲,曾經在我市某機構做專職社工。“一個月就2000多元錢,不是我沒有愛心,而是連自己都養不活,還怎么幫助別人啊。現在隨便找個工作都比這個收入多。”
記者采訪了多個社工機構負責人。他們普遍認為面臨發工資難、招人難等困境。
“現在我想招一個有經驗的護理員太難了。我們能負擔的工資就那么多,但現在的生活成本擺在那,很難招到人。而且說實話,現在社工的社會認可度還需要提高。”榮華老年公寓負責人封必榮說。
加大投入
破解社工“用人荒”
記者了解到,市民政局、市委組織部聯合18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并推動成立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工作辦公室,每年召開聯席會議和專題推進會,提出堅持按需設崗、以崗定薪,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設置,完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待遇與激勵保障措施,在全市層面對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進行統籌協調和研究部署,定期研究政策措施。
“2017至2018年,市民政局安排福彩公益金160余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連續2年面向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試點項目。主要圍繞促進流動兒童社會融入、婚姻家庭輔導、社區治理等方面設計項目,公開征選專業社工機構,并且委托第三方———無錫梁嫣紅社工服務室提供全程督導及系列培訓,開展為期2年的專業服務試點項目,不僅惠及需要專業社工介入的人群,而且促進了社工實務能力提升,帶動了民辦社工機構建設。”市民政局相關人士介紹。
據了解,我市將有序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能力提升、社會工作崗位開發、民辦社會工作機構培育發展、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五大工程”,積極推進試點探索,分層分類開展專業培訓,拓展醫務社工、學校社工等服務領域,扎實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提高薪酬
進一步完善服務標準
盡管政府對社會工作很重視,出臺一些政策,加大投入,但因為待遇和上升空間問題,目前我市社工機構的流失率依然不小。
“比如政府購買項目,10萬元一個項目,包含用人成本、活動經費、培訓費用、管理經費等,真正用到社工頭上的并不多,這也是社工到手工資不高的原因。”我市某社工機構負責人說。
社工是一項新興行業,需要全社會給行業一點時間。據業內人士透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我市社工行業也并非沒有“亂象”,如一些沒有成熟的社工單獨開展個案介入,一些沒畢業的實習生按入職社工來“購買”,為了中標同行壓價等。“這些現象影響著行業服務質量,降低了市民對社工的評價,也影響了購買方的信任。”
專業人士表示,要看到社工行業進步,行業水平仍需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急需建立一套漸進的社工服務標準和評價指標,讓服務質量能對應提升的社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