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李娜 姜力琦 文/圖
“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近日,連云港大劇院以京劇《智取威虎山》,拉開首演序幕。憑借極富藝術感染力的舞臺布置,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以及楊少彭、王寧、景寶琪等中青年實力演員共同演繹,這部北京京劇院帶來的經典劇目,給現場1000余名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出經典戲劇的演出,正式宣告我市大劇院投入運營———連云港大劇院也成為保利院線第58家劇院。保利院線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入駐港城,充分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填補連云港市缺乏承辦國際文藝交流演出的高品位大型場所的空白,成為港城文化的“新地標”。
強大陣容
帶來首演《智取威虎山》
今年1月3日,連云港大劇院開幕劇《智取威虎山》演出圓滿結束。元旦期間,城市和文化在大劇院這個舞臺上完美地結合起來,為我市的文化消費升級掀開了新的一頁。首演雖然已經結束,但關于“滿足市民文化消費、打造港城文化新地標”的回響仍然余音繞梁。因為一座劇院同樣成就了城市———此次演出的經典作品還會被不斷談論、傳頌,成為這座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的積淀。
本次開幕演出的陣容盛大,由北京京劇院帶來,演楊子榮的楊少彭,是國家一級演員,當今國內炙手可熱的楊派老生;扮演少劍波的王寧則師承李崇善、任德川等名家,實力非凡。“一個劇院的實力,會將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市民的精神享受緊密相連,將人文情懷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引領整個城市。”一位文化界人士稱。
時間回溯到演出開場前———華燈初上,夜幕下的連云港大劇院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動畫亮化呈現了我市西游文化、海洋文化、玉蘭花文化等文化特色,讓整個大劇院宛如一朵巨大的七彩祥云,在變幻的燈光下熠熠生輝,許多市民紛紛駐足拍照點贊。
“今天來了大劇院才發現,原來連云港還有這樣高品質的劇院,不僅環境好,服務也好,包括整體的音響效果、觀眾素質都非常棒,看來連云港的文化藝術發展要再上新臺階了。”一位看完演出的市民說。實際上,2018年12月24日晚,連云港大劇院就開始試演,由愛樂匯輕音樂團帶來的《天空之城》音樂會為港城市民奉獻了一場經典動漫的音樂盛宴。
這座有著獨特“水滴”形狀的大劇院,位于凌洲東路與科苑北路交匯口,占地102畝,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整體建筑由大、小劇場,多功能廳,音樂廳,演藝吧構成。毋庸置疑,連云港大劇院的運營將為公眾提供一個景觀式休閑娛樂文化交流場所,也將成為高新區特色鮮明、功能完備、高品位、高起點的標志性文化建筑。
港城文化消費空間
有待發掘培育
自2010年起,全國各地每年有10家左右的大劇院建成并交付使用。在運營一座劇院之前,是否首先應該考慮,一座劇院建起后會給這座城市帶來哪些改變?據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估算,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大劇院的投資已經不下千億元。除了成為地標,這些城市中心劇院在當代文化發展中應該承擔怎樣的功能?
“在未來,他們將力求以高質量的劇目演出,豐富港城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質,使大劇院成為我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成為連云港市的文化標桿。”據悉,連云港大劇院由市城建控股集團與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運營。長期以來,后者積極配合各地政府的需要,充分利用演出業務資源優勢及院線平臺優勢,開展演出劇目原創制作、大型演出與場館文化活動承辦以及優秀劇目的世界巡演等業務,培育并挖掘各地院團特色優勢,將眾多優秀演出作品搬上舞臺,打造具有綜合特色的文化演出陣地。
“雖說如此,面對運營維艱、空置率高等潛在風險之外,我們業內人士更需要考慮的,是更快培育出市民的文化消費意識,以幫助我們渡過運營前期的難關。”據筆者此前采訪得知,因我市長期以來,缺乏對文化消費市場的重視和培育,導致市民的文化消費意識先天不足。“我市幾大公共演出機構和院團,會經常組織一些公共惠民演出,包括引進一些有企業贊助的商演,但在票務出售等方面,一直不甚理想,市民要贈票的現象很普遍。他們潛意識里覺得看一場演出,不如吃吃喝喝劃算。”據我市一位演出院團相關負責人坦言。
那么,為什么三四線城市居民更少有人愿意花錢買票?小城市的市民就不喜歡文化?據連云港大劇院相關負責人稱,我市的文化消費空間仍有極大發掘潛力,在近幾年,也表現出這種“升溫”。但也要意識到,城市規模和人口基數不夠大,大型文化活動很難落地;消費習慣不夠成熟,文化產品類別和格調不好把握,原創的精品內容很難持續供應等,也是中小城市文化消費領域面臨的問題。
“我們需要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一位業內人士稱,這是個需要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
打造“城市文化會客廳”
“城市中心劇院應該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壘,是開放的全民藝術大學,為這個城市培養精英,在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引領整個城市。一座城市的大劇院承載著將優質文化資源配置均等化的功能,將更好的演出、更貼心的服務奉獻給觀眾,劇院就會對這座城市的民眾形成凝聚力。”一位業內人士坦言:不斷地“蓄水養魚、培育市場”,才能擺脫口號上的空洞宣傳,用過硬的口碑,實現“逆襲”,最終打造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會客廳”。
“連云港大劇院擁有著豐富的演出資源。”據運營方介紹,他們計劃2019年引進超過60場來自國內外的經典演出劇目,劇目涵蓋音樂會、歌劇、話劇雜技等多種類型演出。同時,會堅持做好演出劇目系列化品牌化,在今年計劃推出:“開幕首演季”“打開藝術之門”“市民音樂會”“名家名劇國粹戲曲展演季”“連云港藝術節”等品牌演出季,引進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優秀藝術家、藝術團體,將豐富多彩、優質經典的國內外演出劇目呈現給廣大觀眾,為港城文化演出市場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有名團名家的演出,觀眾會不遠萬里而來,但一個劇院除了一定的高水平演出,也會有相當比例的中檔演出,同時又不能僅僅局限于我們的舞臺,不然,就容易損失其他消費層次上的市民群眾,這就需要我們秉持多元的受眾需求,走出去,到大眾中去。”基于此,連云港大劇院將秉持“高貴不貴、文化惠民”的理念,定期舉行“保利藝術大講堂”“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師班”等免費藝術普及和公益惠民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到優秀的藝術活動中,使他們切實享受到更優質更豐富的精神文明生活。
“想要為港城市民帶去更優質的文化消費空間,除了大劇院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在周邊配套、商圈打造等方面作出努力。”據業內人士稱,目前,大劇院周邊的公共交通、商業、服務業等必要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核心城區市區居民需要驅車半小時或一小時左右才能到達,而且周邊就只有萬達一家商業綜合體,這些都是影響大劇院經營的客觀因素。
我市相關部門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在不斷推進完善。市城建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連云港將以大劇院為基地,與時尚街區、美食街區、創意街區交相呼應,打造供市民休閑娛樂和購物的景觀式活動中心,最終將其打造成我市首屈一指的‘城市文化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