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王雅萱 連發 劉聰 文/圖
今年以來,我市服務業發展讓人矚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0.7%,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51%。在這一連串的繁榮背后,人才之困成為我市服務業發展新的難題。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步伐加快,我市服務業出國路上缺乏“引路人”問題突出。
生產性服務業基礎人才難找
當前,生產性服務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化,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轉向多元化、專業化和綜合化,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科技研發、信息軟件、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發展尤其如此。
市發改委資料顯示,在“供給側改革”“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及理念刺激下,我市服務業企業刮起了創新轉型的浪潮,在業態、模式、技術及市場等創新領域先行先試,涌現了一批創新成功企業:貫能貿易有限公司在傳統水果貿易的基礎上進行業態創新,開辟出第三方共同托盤租賃服務,不僅為商戶減少了沉淀資金成本,更釋放了市場運營空間,極大程度優化了市場經營環境;同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將模式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創新發展出“港港通”第四方物流服務平臺,實現跨區域多式聯運的發展思路,不但為我市港口承攬眾多物流業務,而且通過創新,大大提高了貨物換裝及運輸的效率,為貨主節省大量時間成本。
在這批企業實施創新轉型的過程中,人才之困讓企業倍感壓力。在海州區新浦工業園采訪時,博雅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顧宏告訴筆者,目前公司正在智慧物流園內打造一個集合倉儲、物流配送于一體的供應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叉車高級藍領和職業的物流綜合人才。然而,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連云港還比較匱乏。為了破解這個問題,公司一方面同淮海工學院、江蘇技工學校展開合作,另一方面在市外開展大面積的招聘。
專家表示,為了破解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難題,我市可以學習浙江模式積極創新職業教育體系,積極探索改革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完善考評體系。規范職業教育準入機制,完善職業資格證書發放標準,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和公信力。
外向型人才帶著港城走“絲路”
“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是走進‘絲路’的外向型人才。”業內人士坦言,隨著越來越多的港城服務業企業走進“一帶一路”,商貿人才、商務人才和法律、外語等國際視野的人才缺乏。
近日,市開發區召開“一帶一路”連云港—里海供應鏈基地整體項目啟動咨詢會。該項目是我市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新項目,其啟動有助于幫助我市豐富“一帶一路”供應鏈。今年以來,我市眾多縣區和功能板塊都在積極地落地“一帶一路”倡議,然而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最大的困擾就是人才。
某企業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涉及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特別是國外市場同國內情況不太一樣,其中既有規范的商務市場,也有不太規范的商務市場,這就需要一批懂得當地商務、物流、政策的人才。例如關稅怎么辦理,怎么退稅等具體問題都需要專業人才。以俄語人才為例,中亞各國俄語比較通行,然而連云港本地卻缺乏俄語人才。這影響了我們進軍“一帶一路”的步伐。
在這個方面杭州的經驗值得學習。為了打造面向全球的電子商務人才,該市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定向培養產研融合型人才,推廣校企合作操作型人才培養模式。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和高校開展“訂單式”培訓,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我市也可以加強本地高校服務本土服務業的能力培養,力促產學就業互動合作。
創意人才缺乏同樣棘手
“我們目前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員薪金已經開到稅前8000元了。”市區某大型商業綜合體負責人告訴筆者,然而即使這樣,依舊一人難求。同該企業有著相同煩惱的是港城的科技服務業企業。
在“七一六”研究所及“中藍連海”等拉動影響下,近年來,我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已成為我市僅次于交通運輸的第二大服務業門類,明顯高于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今年1至5月,我市科技服務業領域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占全市規上服務業的比重達16.7%,較同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比重高出3.3個百分點。從增長看,較上年同期增長6.5%,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等全部呈現較好增長。
然而,缺乏高端人才一直影響該行業的發展。專家建議,我市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實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大院名校、高端科研院所,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人才、高端人才、國內外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集聚,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核心資源。此外,我市還要加快相關高校特色專業開發,為港城的創意創新人才提供培養機構,并為全市創新創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