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連統
近日,我市發布了新一批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根據該計劃,我市將圍繞新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三新一高”、臨港石化等重點產業及生態農業、綠色食品加工、新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面向海內外引進401個職位1279名高層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一直是我市極力需要引進的重點人群。那么,面對各個城市層出不窮的“搶人”大戰,連云港如何留下高端科技人才呢?
人才正在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
根據專家預測,全國人口總量拐點可能在2025至2030年之間出現,即總人口數開始減少。人口資源稀缺性已日益引起各方重視,城市人口吸納能力成為不少企業選擇入駐城市的首要考量,即人口吸納能力開始成為城市在市場化領域爭取發展資源的重要競爭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京、武漢、成都、西安、長沙等城市放出“送戶口”“送房補”“免費租借辦公區”等大招來吸引人才,而力求控制人口規模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則分別出臺針對高端和相關產業的人才引進辦法。不經意間,這場人才爭奪“大戰”已經在全國打響,“戰火”蔓延至幾十個城市。連云港市也積極融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把“人才強市”戰略提到新的高度,出臺了人才新政20條、“花果山英才計劃”等吸引人才配套政策。
然而,必須看到,在這些政策落地的同時,我市科技人才招引工作難度依舊不小。上半年,有些企業新產出的產品一度無人檢測;企業最頭痛的就是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突然間流失了,企業正在運轉的科技項目無人推進;房價、醫療、教育等公共供給已經成為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在走訪港城企業過程中,企業紛紛表示隨著企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科技人才缺口的問題越發嚴重,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高度關注人才問題,特別是科技人才招引工作。
專家表示,面對科技人才之困,我市要加快建立城市人才需求數據庫。通過建立緊缺職業清單制度,不斷更新緊缺職業清單,以補充勞動力市場最為急需的人才。其次,要建立政府獎學金機制,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在連云港建立研究生院、博士生院,并為稀缺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提供優厚的獎學金、助學金和優惠貸款,吸引最優秀的專科人才。再次,建立城市的就業機制,即通過就業輔導、說明會、咨詢等形式強化對新晉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幫助,為他們在連云港尋找就業機會。
發展是留住人才最有力的辦法
根據市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流出人口受教育程度集中于初中學歷,占比高達72%,即連云港市流出人口中有七成是擁有初中學歷的勞動力人口。而流入人口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占全部流入人口的31%,即連云港市流入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為大專以上學歷。這一組數據顯示我市科技人才流入情況正在逐漸變好。
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當前連云港市承載著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核心區先導區、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性任務,這些重大戰略的疊加推進,為連云港市的大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連云港市正在積極進行產業轉型發展,人口規模擴張的動力較強,為我市吸納更多的人力資源提供了機會,抓住這個機會,錯位競爭,科技人才聚集效應開始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我市要在三個方面發力。首先,要加快發展,通過高速發展形成的“發展高地”對人才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其次,要加快改善交通瓶頸,通過交通的改善,推動人才與產業互動,實現區域科技人才的有效供給。再次,打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筑夢空間。相比大城市來說,小城市里人際關系的盤根錯節以及筑夢空間的缺失,都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盡管連云港市拿出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入駐,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但依舊存在高層次人才向一線城市“回流”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市必須打造更加優質的筑夢空間,讓高層次人才真正擁有實現夢想的舞臺、發揮價值的空間和公平公正的環境,形成城市對人才的“虹吸效應”,發揮人力資本紅利在城市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在一次采訪中,一位千人計劃專家感嘆,在國外,高端科技人才都愿意聚集在中小城市,而在國內,他們都愛落戶在大城市,關鍵就是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同。
專家表示,針對這個問題,我市應該調集全市力量,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建設,用城市魅力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校企共用人才機制。通過政府補助的方式,資助本地高校和企業共同引進人才。對不涉及國家機密的高校、科研機構和重大科技項目,鼓勵拿出重要崗位吸引人才,通過這種機制,有效解決高端人才社會地位和事業空間需求,并通過這種校企共同發力的方式,為城市培養產業急需的人才。其次,借助連云港大科學平臺,匯集各地科學家,攻克科研難關,提升區域人才競爭力。再次,加快建立接軌國際的衛生、教育、養老等機構。高層次人才非常關注子女教育、自身醫療和父母養老等問題,我市應該加快引進全球知名的教育機構、衛生和養老機構,提升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