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沈愛文
近日,全國第六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結果公布,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以及各縣區圖書館等8家公共圖書館全部獲評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這無疑彰顯了近些年來,我市圖書館工作的優良特質。1994年,我國首次開展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通常每四年一次。此過程中,對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從此次評估定級中,抑或可梳理出我市各級圖書館的轉型升級之路及此中所帶來的思考。
從“單體服務”到“矩陣輻射”
層級服務空間正在不斷拓展
近年來,我市各公共圖書館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加強業務建設,整合優化資源,積極做好免費開放工作,取得突出成績,而其核心競爭資源就是館藏圖書的數量和質量。在此指標上,我市各級圖書館都在努力爭取政府加大對圖書館購書經費的投入,增加館藏文獻入藏量、入藏種類和入藏品質。而實際上,這項基本工作只是傳統思維下的提升,現如今,更需要做的是走出其僅有的封閉空間,去利用手中資源,到外界拓展自己的層級服務空間。
市圖書館堅持致力于城區全民閱讀體系建設,構筑城區、鄉鎮、社區圖書館及全民閱讀點通借通還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港城閱生活十五分鐘城市閱讀圈”,努力讓書香溢滿港城的每一個角落。現已建成30家分館,總館與分館之間實行統一資源建設、統一服務標準、統一開展讀者活動,圖書通借通還。同時,在成宏口腔醫院、新啟緣特教中心、蒼梧書苑等70家單位設立館外點,定期調配新書,促進了文化建設。
市圖書館還實行365天全天免費開放,周開館時間達76.5小時。“蒼梧講壇”“‘我讀書我選擇’讀者薦書活動”“七色夢想園”“連圖書童”“連圖童閱會”“連圖博閱讀書會”等已成為市圖書館的服務品牌。除此之外,該館還秉承“圖書館+”的發展理念,不僅設有類型全面豐富的圖書借閱室,還充分利用館舍資源,建設多種多樣的功能、主題館室,不斷拓展“圖書館+”延伸服務。這些活動提升了讀者黏合度,使之“空間話語權”不斷拓展。
我市各級圖書館在做好館內服務的同時,也在不斷增開服務窗口,將服務延伸至館外,堅持抓好基層網點建設,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較為完整的圖書館服務網絡。辦館形式的創新,服務功能的完善,辦館規模的壯大,業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使各級圖書館逐步實現了由封閉式、傳統型向開放式、數字型的轉變。
從“實體書籍”到“數字閱讀”
大數據時代也需要線上服務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其中提到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處理,從法律上保障和推進公共圖書館大數據建設。這指明了未來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就是大數據時代,也需要線上公共服務,由此,“圖書館+”的概念也得以擴展到網絡上。
“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初期,圖書館無疑是信息資源的主要集散地,是文獻資料的儲存中心,這是傳統圖書館的一般生態:它們只具備簡單的數據查詢、流量統計及較低層次的數據分析功能,圖書館用戶只能簡單地稱為圖書借閱者。”一位業內人士指出。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圖書館的地位受到沖擊,運作形態受到約束,所以不得不“進化”———將從物理圖書館逐漸轉變為虛擬、泛在圖書館,其功能也將重新定位,其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也有了新的要求。
“此前,傳統的運作模式已經桎梏了我市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讀者群流失較為嚴重,故而在評級工作的敦促和激勵下,我市各級圖書館都在積極加快圖書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步伐,提高圖書館現代化的服務水平,使圖書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和服務上新臺階。”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已經陸續建立了圖書館APP、網站、微信、微博以及圖書館中心館———分館圖書通借通還服務網絡體系,效果明顯。
各縣區圖書館也在此方面做著積極的探索。灌云圖書館網站全新上線,不斷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積極創建數字圖書館;知識視界、名師講座等一批數據庫免費向公眾開放,網上參考咨詢平臺免費開放。東海縣圖書館結合該縣政府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的要求,把圖書館自動化建設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以及基層點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認真做好全省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和鄉鎮基層網點的建設可行性方案。爭取到縣政府先后撥款100多萬元資金籌建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購置電腦150部,服務器3臺,防火墻1臺,VPN設備1臺,空調5臺。
這些舉措方便了讀者,加快了信息分享和傳遞,極大地方便了線上線下的讀者群,受到了一致好評。這些圖書館也由此進入了快速、穩妥、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從“知識搬運”到“有機智囊”
服務社會不只局限于書本上
“為有關部門提供信息服務”“開展農技講座、發放科技興農資料”“參加‘三下鄉’活動”“免費開展共享工程文化科技展播活動”,這些都是灌南縣圖書館在發揮社會服務功能上所作出的積極舉措;這些活動無疑是評估定級的“加分項”。不過,該館也意識到,除了做好抓好基礎的公共服務工作,還要發揮好“有機智囊”作用,這也是全市各級圖書館在評估定級中需要完成的“作業”。
市圖書館主動參加“兩會”服務,圍繞社會熱點問題,編印《信息快覽》,送政府有關部門參考。“我們館內還設有‘咨詢部’,承擔讀者參考咨詢工作任務。還入駐江蘇省公共圖書館聯合參考咨詢網,安排專人進行實時咨詢,為單位和個人查找資料及科研提供專題咨詢服務。但由于館藏文獻資料基礎較薄弱,缺少有學科專業背景的館員,開展專題咨詢與情報分析服務方面尚有不足,我們還需繼續努力。”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說。
在市第三屆公益創投項目評選中,市圖書館學會申報的《童心喜閱,改善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缺失現狀》獲選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類購買項目,這成為其“了解社會、服務民生”的一項良心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市社科聯組織的市社科類社會組織“達標創模”推進會上,市圖書館學會作為典型組織,進行了交流發言。“學會是聯系圖書館工作者的紐帶,是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事業發展的橋梁,對服務社會有著‘指南針’的作用。”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會正不斷組織廣大會員下基層,調研撰寫有價值、有影響、有輻射能力的學術論文,為服務社會民生盡到一份責任。此外,市圖書館還主動對全市各基層圖書室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每四年進行一次,每一次的評估定級,都會催化各級圖書館的轉型升級。”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將以此次評估作為新的起點,不斷提升圖書館硬件、軟件建設,進一步發揮公共圖書資源的傳播服務作用,保障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逐年提高,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產品,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便利化,真正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