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李耀華 蔣俊
農歷芒種時節來臨,夏收已火熱進行中,多日無雨對夏收無疑十分有利。但對城市而言,多日未見滴雨的綠化帶中,灌木及花草已出現卷葉,各責任單位不得不調用灑水車為綠地補水。筆者發現,有的單位仍在對綠地實施漫灌,這顯然易導致地下鹽堿上泛,也是水資源的浪費,節水也成為很多人共同的話題。因為我市雖號稱“洪水走廊”,卻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水是生命的源泉、工業的血液、城市的命脈,水對實現港城“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目標不言而喻。同時,我市還將于明年迎來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檢驗收。直面城市節水,我們該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與我市發展的“主題主線”更合拍?
全市涌現115個省級節水單位
不久前,我市迎來全國第27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城建等部門在宣傳陣勢上準備充分,現場參與的市民和單位也十分踴躍。當然,節水并非僅體現在節水周一周時間,它幾乎貫穿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市對節水工作持續高度重視,因為全市人均水資源僅504立方米,只有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4%,屬于典型的缺水城市。雖然早在2015年2月,我市就已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但城市節水工作仍不能掉以輕心。據市城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節水工作以節水型城市創建為載體,以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節水管理為抓手,不斷提升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水平,目前已進入全新的時期。
全市節水創建力度進一步加大,已累計成功創建了77個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38個省級節水型小區,其中淮海工學院等單位節水措施十分突出。去年7月至今年5月,我市共完成156家單位的水量異常核查。通過開展水平衡測試,共發現用水單位較大漏水點近20處,修復后年節水量約56萬噸,年節約水費超200萬元。同時,還積極推進雨水、再生水利用,以及非常規水利用技術評估和海綿城市建設,其中市開發區創智綠園、贛榆火車站等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此外,我市還有15家企業單位及新建住宅小區在中水回用及雨水利用方面采取了措施,年利用量20多萬噸,其中蒼梧綠園和蘭若嶺秀小區在中水回用方面成績最為突出。
以用水考核強化新節水機制
115個省級節水單位或小區看似不算少,但更多單位和小區的節水情況并不容樂觀。由于我市此前供水設施原因,一些路段不時出現飲用水漏水的情況。為此,我市以計劃用水管理為突破口,嚴格實行“年計劃”“月考核”制度。截至目前,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的非居民生活用水戶達到1340家,比去年增加300余家,市區月用水量200噸以上的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我市還修訂新一輪城市用水計劃,嚴把新增用水計劃審核,并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狀況,經過多次研究和修改調整,新一輪城市用水計劃于去年7月份批準實施,有效促進了我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此外,我市還加強施工用水監管,市區在建工程實施施工用水考核的共有44個,全年共對13個在建工程提出了整改意見。自2012年實施新的施工用水定額以來,發生超計劃的工程呈總體減少的趨勢,施工單位的節水意識得到了增強。當然,節水對企事業單位而言并非一蹴而就,為此市城建部門還邀請節水專家為全市200多家單位講解水平衡測試相關的標準和辦法、節水考核要求、如何調整用水計劃和結合生產工藝開展節水技術改造等。通過各種有效手段進一步加大中水、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政策宣傳力度,引導和鼓勵用水單位開展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技術。對廣大市民而言,節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因為它既是關系到水資源利用問題,又直接與家庭增收節支相關。雖然目前節水器具已十分普及,但其他“一水多用”的方法在很多家庭并未得到有效推廣。
推廣新技術更注重水源再利用
隨著我市工業強市力度的加大,企事業單位節水也迫在眉睫。為此,各級住建等部門應及時深入用水單位調研節水工作開展情況,為企業節水獻言獻策,幫助企業挖掘節水潛力,不斷提高節水管理水平,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快節水技術革新步伐。此前,市城市節水辦先后到恒瑞醫藥、新海電廠、第一人民醫院等40多家企業開展調研和節水服務指導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區各單位全年共節水480余萬噸,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去年的86.5%提高到目前的86.8%。
據介紹,今年是我市迎接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驗收的關鍵之年,必須圍繞新的創建考核標準,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補強短板,確保2019年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驗收順利通過。有關部門還應強化節水技術與產品推廣,加大節水專項投入,重點圍繞節水產品和部件的推廣,以及節水設施建設等。同時,還應加強對用水大戶的用水監控,研究制定節水“三同時”管理制度,并深化工業企業節水,確保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取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標。歷經提標改造,大浦和墟溝兩個大型污水處理廠水處理標準明顯提升,每日超過15萬噸的中水已由此前的二級B提升到一級A的新標準,這些中水完全可以用于沖廁及常規綠化,但目前其利用率仍十分低下,絕大部分生活污水變身高標準中水后白白流入了大海。有關部門應重視中水類似中水回用,這也是為水資源缺乏的港城“解渴”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