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據市殘聯調查統計,目前,我市有各類殘疾人32.3萬戶人,持證殘疾人100397人,其中重度殘疾人占持證的47.2%,有47387人之多,其背后涉及的重度殘疾人親屬更是達到數十萬人,重度殘疾人的生活照料和養護托管成為困擾重殘人家庭的首要難題。如何幫助這些重殘人解決托養問題,讓重殘人家庭得到適當的解放,是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王懷詩 沈懷梁 陳建軍 文/圖)
■ 居家養護是重殘人最主要的托養模式
由于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的影響,重度殘疾人具有多重弱勢特征,他們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因而也一直是最困難、最無奈、最值得同情、最需要關愛的特殊群體。針對當前殘疾人托養存在的問題,市殘聯對全市重度殘疾人及其家庭進行了全面摸排,詳細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對殘疾人寄宿制、日間照料和居家托養三種模式進行了分析。
經調研得到的數據顯示,全市47387位持證重度殘疾人中,選擇居家托養的有33171人,占70%;選擇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的有12794人,占27%;選擇機構托養服務的有1422人,占3%。殘疾人托養呈現出“311”的需求模式:即5名重殘人中,有3人選擇居家養護、1人選擇社區照料、1人選擇機構托養。
“從調研情況來看,單純的社區照料和機構托養難以滿足重度殘疾人的托養需求,居家托養更能滿足重度殘疾人對家庭的情感依賴和精神慰藉。因此,針對連云港實際,居家養護仍是重殘人最看重,也是最主要的托養模式。”市殘聯教就處處長陳建軍說,重殘人居家養護的同時也給家屬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有不少家屬不得不放棄外出工作的機會,全天候在家照顧殘疾人,家庭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有的家庭甚至因此斷了經濟來源,這樣的客觀實際促使他們加快對重殘人居家托養模式的探索。
■ 政府購買服務為重殘人居家托養提供保障
由于大部分重殘人家庭都面臨收入水平較低及看護資源不足的困境,去年10月,為從制度上完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彌補需求大、實效準的居家托養服務的“短板”,市殘聯投入資金40萬元,分別在海州區、連云區推動重度殘疾人居家托養購買服務試點,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家庭免費提供“1+N”服務。即在試點地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社會單位幫扶、專業人員入戶服務的模式,為殘疾人提供家政料理、日常護理、康復指導等服務,使殘疾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良好服務,為重殘人居家托養提供保障。
在試點過程中,連云區重殘人居家托養服務通過政府購買形式由“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承接;海州區則確定了“愛福德家庭支持中心”承接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項目工作。“非常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免費為我們殘疾人家庭提供各種幫扶服務。現在家里有什么需要直接打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的電話,工作人員很快就來幫忙了,平時也經常上門為家里打掃衛生,幫我妻子做康復,替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連云區重殘人家屬鮑先生說,為了照顧妻子,他辭去了工作,由于兩個孩子還在上小學,平時需要人接送,他一個人實在顧不過來。現在政府既為他們送來了居家托養大禮包,還為居家托養的重度殘疾人買了商業保險,他們覺得很溫暖。
■ 培訓專業的服務人員照料居家養護重殘人
一般來說,重度殘疾人的居家托養服務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項目,不僅涉及種類多,專業性方面也有較高要求,這就意味著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重度殘疾人居家托養的質量。
“雖然我們家屬都是24小時全天候陪伴在殘疾人身邊,但是說實話,很多專業方面的東西我們還是不太懂,就拿最簡單的肌肉按摩來說,要不是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我們還在用錯誤的手法。”連云區重度殘疾人家屬陳阿姨說。“確實,重度殘疾人的生活起居需要家庭成員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照顧,但是大部分家庭成員根本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護理訓練,這也直接影響著重殘人的托養質量。所以說,在接下來擴大服務范圍的過程中,我們將大力鼓勵和發展一批專業機構為居家養護的殘疾人提供助殘服務,同時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從業素質,保證重殘人的居家托養質量。”陳建軍說。
此外,對于無人照料的重殘人,以及其他普通的養老院和專門的托養機構不接收的重度殘疾人,我市將探索建立以殘疾人專業托養機構和養老機構相結合的機構托養服務體系,作為托底保障,解決重度殘疾人托養“沒地方去”和“住不起”的問題,讓他們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