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還有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將迎來農歷新年了。很多關注理財的市民或許已經發現,最近港城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紛紛上調了,而且幅度還不小,不少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均超過了5%。面對眼下種類繁多的銀行高收益理財產品,市民究竟應該如何購買呢?
□ 王懷詩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走高
最近,收到別人還款,市民沈女士手里有了一筆5萬元的閑錢,由于暫時沒有“用武之地”,沈女士打算將這筆錢拿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我關注理財的時候,收益率差不多都在4.3%左右,這兩天我去了好幾家銀行網點咨詢理財產品,沒想到預期收益率大多都在5%左右,有的甚至達到了5.6%,聽到這樣的消息,心里很高興,我這5萬元錢可以多賺點收益了。”沈女士開心地說。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銀行了解到,預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財產品確實比比皆是,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均有出售。“理財產品的年末效應吸引了不少投資者關注,現在有不少市民都會選擇年底前來購買理財產品,因為通常來說,年末是購買理財產品的最佳時機,這一點從預期收益率上就能體現出來。”市區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5萬元錢作為投資成本,一款期限為360天的理財產品,按照5.6%收益率來算,產品到期投資者將獲得2800元左右的收益,如果按照以往的4.3%收益率來算,產品到期投資者只能賺到約2150元,二者相差了650元之多。據業內人士分析,春節之前市場流動性整體仍然偏緊,預計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望繼續升高,不過,2018年漲勢應該會弱于2017年。所以有投資意向的市民最好瞄準時機不要猶豫,該出手時就出手。
■ 多關注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律,那就是外資銀行高于城商行,城商行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接下來才是工、農、中、建、交這些國有銀行。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中小型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為這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通常比較高,產品風險也相對偏低,且高端客戶理財、中高風險理財產品的發行比例較低,非常適合風險承受能力不高、資金量不大的投資者購買。
比如說南京銀行近期就發行了多款珠聯璧合系列產品,期限從42天到364天不等,通過直銷銀行購買最高收益率可達5.6%;江蘇銀行也有多款預期收益破“5”的理財產品在售,其中,穩贏計劃產品有的甚至達到了5.88%。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要想鎖定高收益,首先可以從這類城商行、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等理財發行更多面向普通老百姓的銀行中去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在選定當地的幾家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之后,就可以一一咨詢,進行收益率和資金安全性方面的對比了。當然,收益通常是跟資金安全性成反比的,也就是說,收益越高的產品安全性越低,所以投資者在挑選產品時,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而要達到收益跟安全性二者之間的平衡。最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流動性來選擇產品的期限了,如果資金充足的話建議選擇長期理財產品,因為這樣更容易獲得高收益。
■ 有意向的投資者應及早出手
眼下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上行,對于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意味著投資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而且銀行理財產品一直以來也是非常穩健的投資標的,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波動都相對較小。所以投資者如果有意向購買,可以及早出手,避免額度售罄或下一期產品期限、風險等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而給自己帶來損失。
“之前,我在江蘇銀行直銷銀行看到有一款預期收益率為6%的理財產品,當時猶豫了一下,沒想到回過頭去再想買的時候,該款產品已經募集結束了,現在想想確實挺可惜的。”市民徐小姐懊悔地說。市區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分析稱,其實有時候投資者只看到收益率的數字,沒有實際計算增加或減少的收益。“我覺得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既不同于炒股、買基金,也不同于買黃金,因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不需要看時機的,只要投資者手上有資金,并且有理財需求,那么,趁早買理財產品肯定要比等一等、觀察形勢后再買要來得劃算。”該理財經理說。
當然,隨著春節即將到來,如果投資者不確定在春節前后要花多少錢,不確定資金什么時候要用,那么,先把錢投放到靈活性更高的貨幣基金里面也不失為一種兩全之策,既能獲得一部分收益,等到確定在未來一段時期不用錢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提取出來再去買銀行理財產品獲取更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