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周瑩 何露露
近日,武漢市喊出了將爭取讓大學生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城市宣言。這一席城市宣言再次將媒體聚焦熱點轉向城市人才競爭。目前,我市人才支持政策也進入到新一輪調整期。專家表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城市與城市之間原有的招商政策正趨于雷同,如何在新一輪城市競爭占據優勢,關鍵是集聚人才能力和水平。作為正處于工業化前期向中后期轉型的連云港必須改變傳統人才招引政策,讓更多科技人才進入到連云港。
不愿留下的尷尬
2016年,波士頓咨詢在一次現場咨詢會上,將連云港納入到人口凈流出城市名錄。該機構咨詢專家表示,連云港農村外出打工人群比較多,農村主要勞動力集中在40歲至60歲的中老年人。本地大學淮海工學院畢業生留在連云港就業人群比較少。多數連云港高新技術企業都表現出人才難找的尷尬。
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薪水水平同南京同行業收入相當,但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計算機軟件人才。”港城正融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很多人一聽說企業在連云港都紛紛搖頭,有的畢業生簽了合約,最后還是選擇離開了。
“我們好不容易招來的人才,最多待幾年,就離開了。”一位醫藥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告訴筆者,其實公司提供平臺、載體、事業晉升空間都不錯,但是最終這些人才還是選擇離開了。
“我不太愿意留在連云港,因為這個城市企業比較少,學習平臺也少。”一位在淮海工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告訴筆者。
雖然人才離開連云港的理由有很多,但最終消耗的是城市人才集聚能力。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城市,連云港太需要人才了。特別是高端技術人才和高端藍領工人。為了留住這些人才,連云港同大多數城市一樣出臺了眾多的人才政策及配套資金池,然而效益并不明顯,關鍵就是沒有找準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秉持資源稟賦優勢,吸引人才同樣也是這樣。一個人才來不僅看中幾百萬的扶持資金,關鍵是這個城市能否留人。
城市是留住人才關鍵所在
在市科技局組織的多場海外人才交流會上,筆者曾經問過很多海外人才:在國外,你們生活的城市都是小城市,為何到國內你們就不愿意到小城市生活了呢?
“我生活的城市是美國北卡。在那里,我開車十分鐘,可以抵達一個大型的商超、不錯的大學和醫院”一位來自美國的海外人才告訴筆者,因此,我生活在北卡和生活在紐約、華盛頓并沒有什么不同。而在國內,中小型城市卻沒有這么方便的城市資源。我們可以為了事業委屈自己,但是不能委屈我們下一代。
俗話說: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然而在這個時代筆者其認為是城市在留人。當前我市正在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早前我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有些市民并不能理解,為何我們城市需要這樣的金招牌。
專家表示,在人才政策同質化的今天,城市成為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城市美,文明程度高、公共資源完備的城市必將吸引人才進入。一些企業人才案例也說明這樣的道理。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愿意到連云港企業來工作,一旦他們成家了,有孩子,就會考慮到大城市。因為那里集聚更好的教育、醫療資源。因此,連云港要想留住科技人才,不進需要產業留人,更加需要城市留人。
連云港需要建設現代化城市
當前,連云港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但是人才環境還有些欠缺。例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人才,但是這些好不容易招引來的人才卻在具體辦事的過程中屢屢遭遇“小鬼難纏”的尷尬。這種尷尬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上學、父母就醫、家屬就業等小事情,最終影響人才對城市觀感。一位醫藥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告訴筆者,我們這里很多人才都符合人才房的條件,然而翻一翻人才房的要求,看一看人才房的位置,很多人都打退堂鼓了。目前連云港人才房位置大多數處于城鄉結合部,教育和醫療資源都不是很好,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也不是很高。
城市留人我們究竟缺什么?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表示,首先,我們要建立開放包容公平城市環境。未來連云港人才房是否可以學習公租房模式,通過政府出資購買部分市區核心地段的好房源、學區房提供給高端人才居住。其次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作為一個國際性海港中心城市,連云港至今沒有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學校、國際醫療機構和國際培訓機構,這也影響了我們招引人才。再次我們需要建立全社會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業氛圍,建立城市自信心。連云港這座城市要想讓人才到我們這里來,首先要建立城市自信心,即全體市民高度認可我們這座城市。這就需要我們這座城市進行城市自信心培養,增加市民對城市忠誠度,愿意讓孩子回到故鄉來。這種回歸不是找個穩定工作,而是通過創新創業讓這座城市更加美好。這就需要人們改變傳統觀念,讓創新創業之花在這里盛開。
此外,我市還要注意統籌本地和外地人才。一個城市人才環境是口口相傳的。實踐證明,立足培養和用好現有人才,不僅是用人才、促發展的有效方法,更是穩定人才、引進人才的好辦法。專家表示,只有營造出拴心留人的優良政策環境,才能讓人才引得進、長得快、用得好,讓本地人才常用常新,讓外地人才運轉有序,才能真正地發揮人才政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