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文 張潔 呂靜媛 孫利)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當疾病突然來襲、需要住院時,許多家庭面臨著沉重的陪護壓力。今年,由市衛健委牽頭,市屬公立醫院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破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的困境。近日,筆者探訪多家醫院“無陪護”病房,深入了解這一創新服務如何為患者家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既護理又陪伴緩解家屬壓力
筆者在市第一人民醫院看到,73歲的孫大爺正在護理員的協助下進行康復鍛煉,因心梗緊急入院的他,原本面臨著子女請假陪護的難題。“護理員就像臨時家人,不僅照顧生活起居,還陪我聊天。”孫大爺笑著說,“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安心工作,不用來回奔波。”
“無陪護并非無人陪護,而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醫療護理員替代傳統護工。這項服務的核心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保證患者得到優質照護,又減輕家屬負擔。”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病房管理科科長顧秋雨解釋。該院自2014年起與第三方護理員公司簽訂合同,由護理部垂直管理,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陪護照護服務,現市一院3個院區均可提供此項服務。
筆者了解到,目前各醫院的“無陪護”服務采取多種模式,如“團隊化服務”,由多名護理員協作照護;“一對一”,即服務提供者僅為一位患者提供服務;“一對多”,即服務提供者同時為多名患者提供服務等。服務模式不同,對應的費用也不同,患者可根據病情和需求自由選擇。
提升專業照護能力守護生命健康
專業性是“無陪護”服務的生命線。在市立東方醫院培訓教室,一場別開生面的護理員實操考核正在進行。十五病區護士長和專科護士正在示范“起床三部曲”:“老年患者起床要循序漸進,先靜臥30秒活動四肢,再慢慢坐起30秒,最后緩緩站立30秒。”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卻能有效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等意外發生。
為了規范醫療護理員工作,提升專業照護能力,各市屬公立醫院對醫療護理員進行定期培訓,并開展動態考核。“從如何協助翻身到使用助行器,每個動作都有嚴格標準。”一位正在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培訓的護理員告訴筆者,“每月醫院開展一次醫療護理員服務滿意度調查,對工作質量進行嚴格考核,對于考核不達標者,將進行再培訓,不斷提升照護服務質量。”
作為江蘇省首批醫療護理員培訓基地,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第二人民醫院已培養1000余名持證醫療護理員。通過定期舉辦技能大賽、開展專項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護理員團隊的專業水平。“我們不僅要掌握護理技能,還要學習溝通技巧和心理疏導。”一位資深護理員說。
構建全方位照護體系讓護理更有溫度
“我們的目標是讓患者安心治療、家屬放心工作。”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劃,今年市屬公立醫院50%以上病區將提供“無陪護”服務,2027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70%。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市屬公立醫院正在構建多部門協同的“大護理”體系。聯合醫務、護理、信息、保衛、總務等科室,完善探視管理、訂餐服務等流程,為患者營造安全、安靜、有序的住院環境。
智慧化建設成為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抓手。依托智慧醫院建設,醫院正積極推動護理信息化與臨床的深度融合,優化“無陪護”病房護理服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有效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安全,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
記者手記
?在為期一周的采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無陪護”病房服務帶來的改變。這一服務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護理員照護服務,更好滿足患者全面、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需求,實現家屬少陪護或免陪護,減輕患者住院家屬陪護負擔。它不僅解決了患者家庭的陪護難題,更體現了醫療服務的人性化關懷。在這個人口老齡化加劇、雙職工家庭普遍的時代,“無陪護”病房的出現,無疑是醫療服務理念的一次升級。它用專業護理替代家屬奔波,用制度安排緩解社會焦慮。相信,隨著“無陪護”病房服務的不斷完善,會有更多患者家庭從中受益,醫療服務也將更加溫暖人心。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