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張義祝 高劍民 徐毅)隨著汛期臨近,我市水利部門以“未雨綢繆、嚴陣以待”的態勢,多措并舉備戰汛期。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的立體化防御體系,全市上下爭分奪秒排查隱患、升級預案、強化演練、搶修工程,全力織密汛期安全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昨日清晨,石梁河水庫的堤壩上,幾名技術員手持檢測儀,正彎腰檢查溢洪道閘門的螺栓穩固性。不遠處,無人機嗡嗡作響,實時傳回水庫壩體高清影像,工作人員正通過屏幕仔細觀察是否存在裂縫或滲漏隱患。
這樣的“體檢”場景正在全市展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牽頭對水庫塘壩、涵閘泵站、涉河在建工程、城市易澇片區、危化品儲存點等關鍵部位進行“地毯式”排查。“每處隱患都要‘掛號銷賬’。”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建立動態隱患臺賬,實行“一點一策”整改,明確責任人和時限,確保汛前隱患清零。
在贛榆區青口鎮防汛指揮室,墻上的“一頁紙”預案引人注目:紅色標注高風險區、黃色標明轉移路線、藍色標示物資儲備點。“這份‘可視化’預案將責任人、處置流程濃縮成一張圖,群眾和村干部能快速看懂。”贛榆區防指中心主任樊繼嶺介紹。目前,全市207個防汛抗旱預案已完成升級,精準劃分不同暴雨量級下主城區水利工程、生命線工程、重點保護對象3類21項承載體風險等級,高風險區人員轉移方案細化至社區、樓棟,確保應急響應“按圖索驥,效率翻倍”。
防汛實戰能力提升同樣緊迫。近日,水利部門組織專業搶險隊伍聯合企業開展管涌處置專項訓練,模擬城市內澇場景,測試移動式充電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適配性。“當下我們正在積極編制‘使命2025’防汛搶險演練腳本,并計劃于5月初開展全市聯合實戰演練,確保隊伍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市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中心主任孫佑祥說。
科技賦能為防汛安上“智慧大腦”。在市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上跳動著全市雨量、水位、閘門狀態等實時數據。當河道水位超過安全閾值時,系統將自動觸發預警信號,并通過防汛專用通道第一時間推送至基層責任人手機,實現從系統告警到人工響應的閉環管理。另外,今年全市新增6個雨水情監測站點,并與氣象部門聯動接入“分鐘級”降雨預測,實現雨情、水情、工情實時監控和精準預判。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