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吉珂 唐夢玲 陸昱潔 文/圖)近日,海州農發番茄莊園里,隨著700余名小學及幼兒園師生走進莊園,這片8600平方米的智慧農業基地,以沉浸式研學為紐帶,將科技農業、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繪就了一幅“田間育才、產業富民”的生動圖景。
目前,莊園聯動周邊草舍村發展親子民宿、農事體驗項目,帶動村集體年增收50萬元,通過“長期+臨時”用工組合,每年穩定提供技術員、講解員等就業崗位30余個,配合農忙季200余人次的臨時用工,讓村民實現“務農+就業”雙收益。
從“光合作用”到“根系帶電”的奇妙之旅
“原來不用泥土也能種番茄!”在智慧展示館的七彩番茄長廊前,贛榆匯文雙語學校五年級學生宋語亦盯著潮汐式栽培架驚嘆道。這里陳列著紫色、黃色、黑色等近百種番茄,搭配根基帶電、NFT水培等11項“黑科技”,將課本中的生物知識化為觸手可及的實踐。孩子們通過顯微鏡觀察番茄細胞結構,在物聯網操控臺模擬“一鍵灌溉”,親手將幼苗插入無土栽培海綿,完成“我的第一株番茄”種植實驗。
“過去講農業科技,孩子們只能靠想象。現在,他們能親眼看到AI溫控系統,甚至用平板電腦遠程監測作物生長。”番茄莊園運營主管陸昱潔介紹,莊園開發的“番茄生長日記”小程序,可讓研學成果延續至日常———孩子們需連續30天在線記錄植株變化,觀察溫度、濕度如何影響果實甜度,讓勞動教育從單次活動升級為長期科學探索。
從“研學熱”到“產業興”的鄉村蝶變
一株番茄的“魔力”,不僅在于點燃少年科學夢,更帶動了鄉村產業鏈的延伸。作為省級科普示范基地,番茄莊園今年已舉辦研學活動60余場,接待超1萬人次。莊園還創新推出番茄醬DIY工坊、種子盲盒等20余種衍生品。
“這些‘充電寶番茄樹’節水60%卻增產3倍!”五年級學生張格喧驚訝不已。隨著綜合服務中心全面投用,莊園年接待能力將突破6萬人次,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也將翻番。
讓“新農人”種子在田野生根發芽
“從傳統種植到‘水植電植’,孩子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科技沖擊,更是農業的未來。”贛榆匯文雙語學校帶隊教師劉賓表示,許多學生研學后寫下“智能種植機器人”設計稿,稚嫩的創意中透著對現代農業的向往。
孩子們認知的飛躍,源于番茄莊園持續4年的硬件升級———繼2022年倉儲中心實現番茄冷鏈鎖鮮、2023年垂釣中心完善農旅配套后,2024年投用的綜合服務中心特別設置“未來農場實驗室”,配備組培育苗器、環境傳感系統等專業設備,豐富孩子們研學拓展體驗。今年,番茄莊園將進一步深化“農業+教育+文旅”模式,開發節氣農耕,聯合高校建立研學導師庫。“我們希望更多孩子走進田間,在觀察一粒種子的生長中,讀懂‘科技興農’的分量。”陸昱潔說。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