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婷婷 李曉敏 胡宏觀)當下,正是麥苗攢著勁兒往上長的時節,在港城一個農場的農田里,一架植保無人機從地頭升起,從麥田里飛過,一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她,便是徐榮,連云港榮邦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掌舵人。這位身形嬌小卻充滿能量的85后,憑借對農業的熱愛和執著,在綠意盎然的田野上,鋪就了一條沾滿泥土芳香的鄉村振興之路。
選擇返鄉
“新農人”邂逅無人機
2014年,徐榮作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告別繁華的市區,回到她自幼成長的農場。這片充滿泥土芬芳的土地,承載著她童年的歡樂與對生活最質樸的熱愛。“從小在農場長大,這里的飯菜香,鄉間生活自在,與質樸的農民和田間的動植物相處,讓我感到無比踏實。” 。
傳統農耕里,打藥、施肥是繁重又艱辛的勞作。背著三四十斤重的打藥桶,在泥濘田埂艱難前行,農民們的辛苦徐榮看在眼里,如何減輕農民負擔、提升生產效率?成了她心頭的牽掛。一個偶然機會,農業無人機的廣告闖入她的視野,那一刻,靈感的火花被瞬間點燃。盡管當時無人機尚處推廣初期,飽受質疑,許多人擔心打藥量不足,難以有效防治病蟲害,但徐榮沒有絲毫猶豫,果斷購置8臺無人機。她勇敢地向農場領導請纓,攬下6萬畝農田的防蟲治病任務。凌晨三四點,當人們還在睡夢中,徐榮和團隊已在田間忙碌。經過一周的艱苦奮戰,他們成功完成任務,用事實為無人機植保的優質高效正名。
緊跟潮流
打造蘇北飛防“王牌軍”
在推廣無人機的過程中,徐榮越發清晰地看到其在農業領域的無限潛力。相較于傳統地面植保機,無人機不僅能避免損傷作物,還能在播種、撒藥、施肥等環節大幅提升效率。2019年,徐榮牽頭成立榮邦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如同一塊磁石,吸引了眾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此后,合作社發展一路高歌猛進。無人機數量從8臺激增到70臺,一支由70名飛手組成的專業植保飛防團隊迅速組建,成為蘇北地區農業領域的佼佼者。在實踐中,徐榮和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優化作業流程,實現從人工提桶加藥到自動加藥的跨越,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業務不斷拓展,服務面積擴大到12萬畝。
農業生產分秒必爭,農忙時節,幾萬畝地的播種、施肥需在短時間內完成,飛手們常常夜以繼日。夏日炎炎,氣溫飆升至三十七八攝氏度,在轟鳴的收割機旁,徐榮和團隊成員在麥浪中忙碌穿梭,汗水濕透衣衫,卻從未停下腳步。
為緊跟智能技術發展潮流,徐榮定期組織團隊培訓,學習最新農業科技知識,引進先進設備。合作社不僅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還為當地青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2021年,合作社被選為連云港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肩負起培育新型農民的重任。
創新引領
邁向智慧農業新時代
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徐榮始終保持探索的熱情。面對農村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她積極響應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戰略,與農科院深度合作,參與新品種區域性示范種植。
徐榮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努力整合各方資源,吸引高學歷人才加入團隊,構建“資源共享、共同創業”的發展模式。如今,她的團隊中有5名本科生,為智慧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思維活躍,能為團隊帶來蓬勃朝氣。”徐榮說。
每天查看天氣預報,根據天氣安排打藥工作,已成為徐榮多年的習慣。“女性創業面臨更多挑戰,要克服感性思維,保持冷靜理性,具備強大的抗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平衡好家庭與事業。”她的團隊中有3名女“飛手”,她們憑借女性特有的細心與堅韌,在工作中與男同胞并肩而立,毫不遜色。
憑借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2024年,徐榮榮獲“創響港城”農村創業大賽優秀獎。未來,她計劃進一步匯聚引領農村閑散勞動力,在廣袤田野上續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