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山海為卷 文化為筆”繪文旅新圖景
(李江 李維媛 朱代桂)不必追逐遠方,詩意就在家門口。
清明小長假,贛榆文旅交出驚艷答卷,該區10大納統景區攬客超17萬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大漲246.5%。
數據的背后,是贛榆以“山海為卷 文化為筆”繪就的春日文旅融合新圖景,更是資源整合、業態創新與情感共鳴的深度共振。
鄉村野趣邂逅田園詩畫
攜程數據顯示,清明假期,民俗體驗、賞花游、古鎮游升溫,鄉村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20%。在贛榆區的清明文旅圖景中,鄉村旅游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獨特魅力,成為游客的“治愈首選”。
6日上午,青口鎮潛園景區內游人如織,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媽媽,快看,我也抓到一條魚啦,太好玩了。”在潛園親子摸魚大賽現場,一個小朋友正在興高采烈地向媽媽展示自己的戰果。潛園是鄉村體驗的微縮樣本,這里摒棄了傳統民宿的精致化套路,將野趣做到極致,農耕拖拉機駛過田埂,孩子們在叢林魔網攀爬嬉戲,卷起褲腳在池塘摸魚時濺起的水花里藏著久違的童真,一家人圍坐大鍋灶,添柴、燒火、翻炒,柴火飯的香氣混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讓“歸園田居”從詩句變為可觸可感的生活場景。
這邊的潛園野趣橫生,那邊的夾谷圣境將《詩經》文化融入山水。在夾谷圣境景區,游客沿著科普步道漫步,不僅可以聆聽“關關雎鳩”的古韻,還能在軍事體驗樂園感受“金戈鐵馬”的熱血。
所見所感,都匯聚在一個點——贛榆鄉村旅游正從單一的“農家樂”向沉浸式文旅綜合體升級。
創新演繹喚醒地方文化
文旅融合的深層邏輯,在于喚醒地方文化記憶。
老二道街是青口最繁榮的商業地帶,是整個青口商品聚集地,分布著特產、餐飲、茶葉、錢莊、棉布店、醬菜店、照相館等。現在的二道街依托贛榆傳統文化,復原和重建一大批歷史建筑,結合現代特色業態,打造贛榆城市文化客廳、城市創意生活主題公園。清明假期,二道街文化街區穿越百年的煙火人間,巨型麻將爭霸賽“胡”翻全場,非遺打鐵花如星河傾瀉,夜市民俗市集再現老贛榆風華,將市井煙火轉化為文化體驗。
抗日山景區紅色春游,萬朵白菊敬英烈,紀念館內誓言鏗鏘,游客們在春意中傳承紅色基因,讓愛國情懷與漫山春花一同綻放。
吾悅廣場親子涂鴉墻創意爆棚,花朝節漢服巡游美上熱搜,B站熱門舞蹈快閃、花花游園會……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奇妙交融,隨手一拍就是國潮大片。
這些設計不僅復刻了老贛榆的集體記憶,更通過非遺表演和科技展示賦予了地方文化表達新方式。
“流量”變“留量” 全域皆可游
納統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46.17%,旅游收入同比增長246.5%,全網話題曝光超500萬,抖音同城榜TOP3……從紅色記憶的場景重構到非遺技藝的時尚表達,從山海資源的創意解碼到流量傳播的精準卡位,站在清明假期的觀察窗口回望,贛榆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
各旅游景點不再是單純的景觀堆砌,而是以紅色教育、親子互動、本地文化等情感連接為核心,打造讓游客產生共鳴的情景;“非遺+夜市”“軍事體驗+鄉村度假”的跨界融合,通過業態混搭創造新場景,延長了家庭出游的價值鏈;在營銷方面,各景區通過抖音、微信等新媒體矩陣,推出各類話題,實現流量裂變。
當文旅產業進入深度博弈期,如何推動“流量”向“留量”轉化?贛榆文旅深耕本土文化,打通“紅色研學—濱海度假—鄉村休閑”鏈條,正為市民打造全域皆可游的“家門口的遠方”,書寫全域旅游的新范式。
海州:“融”出活力效益雙提升
(□ 魏吉珂 李丹 楊文喆 楊羽倩)剛剛結束的清明假期,海州區文旅交出亮眼答卷:重點監測區域接待游客119.84萬人次,同比增長25.39%;南城清明廟會單日突破9萬人次,創歷史峰值;老新浦風情街區客流量高達72萬人次。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海州區“文化場景活化—旅游體驗重構—商業業態升級”三軸聯動的創新實踐。今年以來,海州區通過“文化+旅游+商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不斷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營造新場景、做優新平臺、挖掘新潛力,優化消費供給、提升消費體驗,實現文旅活力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打造品牌
文旅熱度持續攀升
“上巳節”期間推出“來海州·放飛心情”系列文旅活動,各大景區開展踏春祈福、非遺體驗等十多場特色活動,打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融合的春日文化盛宴。桃花澗景區的“花朝季”活動獲央媒、省級主流媒體關注,成為文旅商融合新亮點。
春節期間,全區重點文旅區域接待游客量突破239萬人次,海州古城等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超20%。通過“文化+科技”“日游+夜經濟”模式激發消費活力,帶動餐飲等二次消費顯著增長。央視多次報道海州春節國風巡游等活動,省級媒體也紛紛刊登宣傳信息,助推海州文旅品牌熱度攀升。
聚流量上價值
促進消費轉化
?
海州區依托“場景+活動+流量”創新模式,為夜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商業街區開展沉浸式真人“不倒翁”互動等特色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商業場景,聚集商圈人氣,推動文商旅夜間消費業態的延伸。
在科技賦能方面,3月29日,桃花澗景區啟動《天書奇境》VR大空間等項目,將數字技術與文化場景結合,配套數字文創周邊與智能旅游服務,形成“科技體驗—文化共鳴—消費轉化”完整產業鏈。活動首日景區客流量超3萬人次,年輕游客占比突破65%,帶動景區綜合消費增長超67%。
海州區還借助“首店經濟”撬動消費升級。3月21日開業的連云港特斯拉中心,集多種功能于一體,開業首日試駕預約量突破300單,帶動周邊商超客流環比提升15%,激活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助力海州區邁向綠色智能出行新時代。3月以來,海州區多家大型商超累計客流量326萬人次,實現銷售額2.7億元,同比均實現增長。
文旅商深度融合
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
海州區的文旅商融合,并非簡單的業態疊加,而是系統性的資源整合與產業鏈重構,以激活三大領域的協同效應,實現經濟價值的倍數增長。從“傳統觀光”向“深度體驗”,從“單一場景”向“智慧生態”,海州區成功轉型,持續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與文化底蘊,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
未來,海州區將繼續聚焦文旅商深度融合,以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產業協同為突破口,提升文化軟實力、旅游吸引力和商業影響力,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旅游體驗“智起來”、商業消費“潮起來”,打造文旅商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海州樣本。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