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華)泊船山下,彩虹路旁,“恒匯果蔬農場”的18棟溫室大棚里,一架架的圣女果枝綴滿了鮮紅、橙黃的果實,還有那一壟壟的奶油草莓嬌嫩欲滴,看著就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真甜啊,味道很正!”聽到筆者的真心點贊,農場主張文舉指著大門旁一塊高高佇立的“連云港市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藍色牌匾,自豪地介紹說:“我使的全是自己發酵的有機肥和沼液,里面含有從東海采購的中藥渣,有殺菌防病蟲害的功效,所以基本不用農藥。而且噴的是用紅糖和黃豆生產的葉面肥,你想想這樣種出來的水果怎么會不好吃呢。”
不會是“老王賣瓜,自賣自夸”吧?帶著疑問,筆者一探究竟。走在大棚旁邊的田間小道上,不遠處的荒地里堆放著各處收購來的雞糞、牛糞以及周圍村民送來的秸稈雜草和廢棄物,一輛抓鉤機正在忙碌著摻兌攪拌,晾曬好的“復合”農家肥要用翻斗車運到500米外的發酵廠區。“這都是經過高溫發酵好的有機肥,需要放在院子里曬干并經過殺菌之后再裝袋,里面一塊塊灰色的東西就是發酵劑,你聞聞,味道香噴噴的呢。”面對發酵生產線上傾瀉而下的細化發酵肥,張文舉一點都不嫌臟,抓起一把就放到鼻子下聞了起來,然后又不見外地伸手遞給筆者。別說,還真是有股子發酵酒糟的香味!
“周圍130多家養殖場的4萬多噸糞水都被我包圓了,年產2萬多噸有機肥,除了自家大棚使用1000多噸,剩下的全都賣給周邊果農,而且贈送糞水沼液。”張文舉補充說:“這些糞水都是養殖戶免費送給我們的,年產沼液10多萬立方米,自用也就1萬立方米,完全使不完,所以我們就免費送給周邊農戶,其實它的肥效比有機肥還要好。”
收集糞污、發酵有機肥,不僅滿足自用,而且還“買一送一”,實現了“肥水流入外人田”,既幫政府凈化了鄉村環境,又免除了養殖戶后顧之憂,還提升了自家果蔬品質和周邊農戶的地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此找到了注腳。這種變廢為寶、“四全其美”的綠色種養模式贏得了政府的高度認可,恒匯果蔬農場不僅于2021年成功獲批連云港市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而且每年能獲得幾十萬元的循環農業補貼。
發展循環農業除了能獲得大額補貼之外,真正讓張文舉開心的是自家的果蔬在市場上能賣一個好價錢。他介紹說,冬季采摘從元旦一直持續到3月底,不算草莓、藍莓等水果,僅10個大棚的圣女果就能凈賺五六十萬元。“當初本想在泊船山下流轉點土地和好友們一起休閑養老的,結果沒想到從2018年建設5個溫室大棚開始,一直到現在變成18個大棚,流轉土地560多畝,果蔬種植全部施用有機發酵肥,真是越干越剎不住,一家老小和全部家當都投進去了!”張文舉透露,這幾年他不僅把以前做化工生意賺的800萬元投入進去了,而且又投了300萬元建了發酵肥工廠,后來把贛榆的兩套房產賣掉200萬元也投進去了,直接把家安在了金山鎮。
“雖然在土里刨點錢不容易,但是國家對鄉村振興這么重視,我相信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這條路一定沒有錯!”張文舉語氣堅定又滿懷憧憬地說:“兒子已經成功注冊了‘坎特伯伯’商標,我相信將來這個寓意‘種植坎坷、品味獨特’的有機果蔬品牌一定會在社群銷售中火出圈!”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