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吉珂 通訊員 唐夢玲)4月1日,在海州工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心銳醫療新一代人工心臟瓣膜研發項目的生產車間內,11條自動化產線設備正陸續安裝調試。身著防塵服的技術人員手持檢測儀,專注地記錄著凈化空調機組參數;生產經理王慶緒手持圖紙,與工程師核對高分子材料注塑模具的定位精度。“設備進場后,我們爭分奪秒調試,預計下月就能試生產!”他指著已完成裝修改造的約5000平方米的廠房介紹,一層將布局心臟瓣膜、醫用縫合線及人工血管等核心產品生產線,二層則承載研發實驗室、潔凈倉儲中心。
據了解,心銳醫療新一代人工心臟瓣膜研發項目是我市重點項目,由迅瓴醫療科技(連云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約2億元,對原有廠房進行適應性改造,購置凈化空調機組、純化水等設備,搭建產品生產線,生產瓣膜、醫用導管等產品。目前,項目裝修改造基本完成,設備進場調試。
“傳統生物瓣易鈣化衰敗,使用壽命相對較短;機械瓣需終身服藥抗凝,患者生存質量大打折扣。”蘇州心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迅瓴醫療科技(連云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兵撫摸著實驗室里的高分子心臟瓣膜樣品介紹,這款革命性產品采用創新復合材料技術,完美融合機械瓣的耐久性與生物瓣的血液相容性,動物試驗顯示使用壽命可達35年,且無需抗凝治療。
公兵拿出一塊瓣膜材料遞給筆者,現場兩名成年男性用力拉扯,這張“透明膜”都沒發生肉眼可見的形變。“這款材料要經受超14億次開合考驗,相當于模擬人體35年心跳。”公兵告訴筆者,企業研發團隊中,三分之二的工程師從材料領域轉型,歷經上千次配方試驗,終于將實驗室里的“不可能”轉化為生產線上的“中國方案”,復合膜技術徹底擺脫了對進口材料的依賴。“從材料合成到構型設計,我們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公兵說。目前,產品已完成臨床前測試,計劃下半年啟動臨床試驗,涵蓋外科二尖瓣、主動脈瓣等多場景應用。
海州區打造的“基金+載體+政策”生態體系,為項目落地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4月,海州區(高新區)基金集群完成對心銳醫療超4000萬元的A輪投資。在入駐過程中,海州推行的“綜合查一次”“一件事一次辦”政務服務惠企便民,企業裝修許可證辦理周期從1個月壓縮至3天,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海州區營商環境的高效高質。“來連云港投資很好,這里既有‘中華藥港’的產業積淀,更有敢為人先的改革魄力。”公兵表示,隨著生產線全面啟動,這項打破國際壟斷的創新技術即將開啟產業化進程,為我國心臟瓣膜疾病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