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筱雨 王艷紅 王雨情)“機器能提高效率,但匠人手藝才是靈魂。”近日,春意漸濃,云霧茶的采摘季也悄然到來,江蘇海洋大學中文1232班大創團隊走進花果山,對話非遺傳承人、企業創辦者王習國,探尋其如何以匠心守護非遺技藝,引領茶業振興。
作為省級非遺項目,云霧茶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成為非遺后,這一傳統技藝不僅獲得政府資金扶持,更通過“大師工作室”“非遺研學”等活動煥發新生。王習國撫摸著茶簍中青翠的芽葉說:“非遺認證讓云霧茶登上更大平臺,我們每年組織傳承人培訓,吸引年輕人參與制茶體驗,讓技藝傳承看得見、摸得著。”
目前,王習國與周邊村鎮合作進一步開發茶田,探索出一條“企業+農戶”的共贏之路。每年采摘季,他們會從附近村鎮招募數百名村民組成臨時采摘隊伍,同時保留一支經驗豐富的固定團隊,確保鮮葉品質穩定。在加工車間,現代化設備與傳統技藝并行不悖。攤放、殺青、揉捻、干燥、篩分———云霧茶的制作流程被精準把控。王習國特別提到,傳統土灶手工制茶賦予茶葉獨特的蘭花香氣,但現代設備能實現恒溫控制,提升產量與穩定性,讓非遺技藝“活”在當下。
王習國坦言,面對近年消費市場波動,他們憑借“生產加工+批發零售”一體化模式逆勢增長。“我們與周邊茶農簽訂協議,按需收購優質鮮葉,既保障原料供應,又帶動農戶增收。盡管今年預期收益可能受經濟環境影響略有下滑,但顧客忠誠度與回購率仍是我們穩健發展的底氣。”
非遺不僅是文化符號,更是產業引擎。在鄉村振興戰略加持下,王習國帶領隊伍,通過整合資源、擴大茶廠規模、培育種植大戶,帶動周邊茶農拓寬銷售渠道,年均為當地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王習國說:“連云港茶區開發潛力大,在堅守傳統技藝和獨特風味同時,我們將推進加工智能化,為地方經濟和文化傳承注入強勁活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