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灑在連宿高速公路21標段的瀝青路面上,蒸騰起一股股的熱浪。攤鋪機轟鳴前行,壓路機緊隨其后反復碾壓,數十名工人手持鐵鍬在滾燙的瀝青料間穿梭補料……這是近日連宿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東辛互通瀝青中面層的施工現場。
作為我市境內的重要交通動脈,連宿高速21標段全長19.56公里,起于徐圩新區228國道東側,經東辛農場、板浦鎮、同興鎮,終至善后河特大橋西側,總投資達2.84億元。項目涵蓋徐圩互通、主線收費站、東辛互通及徐圩服務區等關鍵節點,自年后復工以來,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嚴控原材料檢測、聯合多方技術交底等舉措,于3月11日率先完成全線水穩層施工,為后續瀝青攤鋪奠定堅實基礎。
“瀝青攤鋪是路面工程的‘面子活’,更是‘里子活’。”21標段項目副經理楊彪介紹。為確保工程質量,項目部對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實施全流程監控:到場溫度嚴格控制在170℃以上,攤鋪溫度不低于160℃,并通過“出廠檢、到場檢、攤鋪前檢”的“三檢”制度層層把關。在現場,多臺攤鋪機和壓路機呈梯隊作業,瀝青混合料在路基上延展,壓路機操作手緊盯輪跡,反復調整碾壓遍數。“施工講究‘快、穩、勻’,溫度稍有下降,密實度就可能不達標。”楊彪說。此外,項目部還安排專人排查鋪面,對油餅、成團等問題即時處理,確保每一寸路面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技術賦能成為工程提質增效的關鍵。筆者了解到,所有攤鋪機、壓路機均配備路面施工智能管控系統,將傳統的事后檢測、隨機檢測變成了過程檢測、全面檢測,全面保障了瀝青路面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這套系統讓工程質量從‘可測’變為‘可控’,實現了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楊彪說。截至目前,21標段已累計完成產值2.188億元,占總產值的85%。
與此同時,面對東辛互通交叉施工的局面,項目部見縫插針,同步推進瀝青攤鋪、綠化及橋梁伸縮縫施工。據楊彪透露,主線瀝青中面層預計4月底完工,上面層將于5月底完成,6月底基本完成合同內的全部施工任務。
除了速度與質量,綠色理念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在徐圩服務區附近,灑水車持續對施工便道降塵,廢舊瀝青料被分類回收利用,道路兩側的油菜花田為項目建設現場增添了一抹生態底色。
4月3日下午4時,隨著最后一車瀝青混合料攤鋪完成,東辛互通B、C、D匝道施工按下“暫停鍵”。用料1500余噸、長630米的路面在夕陽映照下平整延展,這條串聯區域經濟脈絡的高速通道,正朝著建成通車的目標全速推進。(□ 劉蔚 朱正艷)?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