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手機越來越耐摔了。這背后可能站著一家港城的民營企業!
“缺芯少魂”是中國手機制造業界的“痛點”。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高端手機制造還有個“少屏”的難題。根據市場調研機構TDCowen的拆解分析,蘋果i-Phone16的材料成本里,顯示屏的費用就占了16%。為了不再受制于人,中國企業開始奮力追趕,其中就有市開發區的佳普電子。近3年來,佳普電子每年以超20%增速投入研發,實現超薄泡棉國產替代。
走進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佳普電子新材料(連云港)有限公司,一塊特別像海綿的材料引起筆者關注。這塊上面布滿小泡孔的黑色材料,靜靜地躺在展示柜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超薄泡棉緩沖材料。其不僅能增強OLED面板(即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的抗摔性,還能高效屏蔽電磁信號,在顯示屏中能夠防止外部電磁場對顯示信號的干擾,確保屏幕顯示的穩定性和清晰度,讓用戶使用手機、平板更安心。佳普電子技術負責人宋二華介紹,他們生產的超薄泡棉材料只有100微米厚,能滿足國產OLED企業超薄顯示面板的技術要求,達到了全球能量產的超薄泡棉材料的極限。
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越來越薄,OLED憑借其更輕薄、能耗低、亮度高、發光率好、能彎曲的特點,在手機等小尺寸平板顯示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韓國、美國、日本、中國都在爭著構建高端OLED生產鏈。但要生產一款質量和性能都棒的OLED屏,可得有一批OLED上游材料技術才行。
泡棉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材料。然而,長期以來這款產品主要被國外企業壟斷。因為OLED顯示屏的柔性結構容易受外力撞擊影響顯示效果,所以一般都會在OLED顯示模塊和中框之間增加由超薄泡棉形成的緩沖模塊,這樣在轉運和使用過程中就能起到保護作用。這層泡棉不僅能防塵密封,還能讓固定部件長期穩固,減少掉落等特殊情況對顯示屏的沖擊損害。
佳普電子負責人孫學平看到了這個市場需求,決定進軍這個行業。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港城人,雖然在上海、北京等地創業多年,但心里一直念著家鄉。當發現新的創業機會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鄉發展。孫學平介紹,他們最開始研發的是消費類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功能性材料,像消音、電磁、光學屏蔽等材料,并逐步實現了國產替代。
?2019年,佳普電子在市開發區租了廠房,開啟了首條生產線。經過6年的發展,他們生產的功能性新材料越來越成熟,于是決定向“中國屏”的保護材料延伸創新鏈。超薄泡棉緩沖材料就是他們全新的研發方向。
那么,這么神奇的產品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在佳普電子,一場“變性”運動正在上演,設備把氣體在壓力下注入發泡材料中,再降壓釋放出氣體,這樣就能在成型的泡棉材料中形成很多小孔。
宋二華介紹,他們的產品之所以性能好,是因為通過自主設計的混合頭讓氣泡分布得均勻又細膩。高精度發泡模組能實現5微米的厚度公差控制,確保產品一致性,實現了超薄泡棉泡孔微小、數量多、均勻。
超薄泡棉是種新材料,佳普電子研發這款材料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有國內標準參考。孫學平說,標準就像是企業研發的指路牌,沒有路牌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于是,他們聯合客戶廠家一起研究泡棉的國內標準,通過一次次試用,不斷完善國內泡棉的標準體系。
佳普電子做了個實驗,讓一個重4.3克的小球從30厘米高的地方落下來,結果泡棉對小球沖擊能量的吸收率達到了42%,而國際頂級泡棉生產企業的吸收率是45%。佳普電子的泡棉材料緩沖性優異,超薄的同時能有效保護OLED屏,減少沖擊損壞。宋二華說,在耐老化實驗中,他們的泡棉材料在85℃溫度和85%濕度的情況下,老化1000小時后外觀都沒缺陷,性能也沒損失。
如今,佳普電子已經獲得了25個專利,其中11個還是發明專利。企業生產的超薄泡棉材料已經完成了單一產品測試,正在進入驗廠階段。隨著市開發區新廠區的建成,這款產品將實現年產30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為中國OLED國產化替代貢獻自己的力量。(□ 周瑩 連科 賀成東)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