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晨晨 宋夢凡 文/圖)有的圍在桌前認認真真地疊毛巾,有的在封口機的協助下認真地做包裝袋,有的推著包裝好的紙箱子去摞起來……這是筆者在南城街道殘疾人之家里看到的畫面。“我在這里做了不少手工活兒,有折紙,現在是疊毛巾。自己也想多干點活兒,貼補家用。”殘疾人曉梅(化名)一邊講話,一邊熟練地將黃色的毛巾翻轉、折疊,順勢裝進包裝袋。
南城街道殘疾人之家位于高新區學院南路59號茗昇花園小區D6號樓內。這里雖然地方不大,但“五臟俱全”,閱覽室、學習培訓室、康復室一應俱全。
?“整個街道持證的殘疾人有300多人,在這里工作的人,最大的58歲,最小的18歲。”街道辦副主任吳潔日常會在殘疾人之家幫忙。她介紹,經過6年運轉,殘疾人之家已經成為集為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社區康復、技能培訓、文體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也成為海州區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的一個縮影。
“將殘疾人之家辦到殘疾人的身邊、辦到他們的心坎里,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忙碌的現場,吳潔帶著筆者來到了位于墻角的考勤表前,“穩定的輔助就業項目是促進殘疾人之家良性運轉的基礎,同時不少殘疾人朋友也希望能夠有一技之長,可以幫著找工作,這樣他們也開心、充實。”吳潔指了指掛在墻上的考勤表說,“咱們每位員工的出勤情況和工作量都有清晰表現呢!”
那么,這樣的項目從哪里來?自然是從企業來。“我們積極地與一些企業溝通合作,為這些需要幫助的特殊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就業服務。”吳潔說。消防器材壓力表組裝、魚鉤魚線加工、插排包裝、紙船包裝等項目紛紛集中在這處小小的家園里,而這些殘疾人也“一呼百應”,紛紛前來“領活兒”。
3月初,街道接到了一家毛巾出口企業的活兒,大家紛紛上陣,“第一批有2萬多條,新來這批也有兩三萬條,很快也要折完了,效率很高!”吳潔說。作為殘疾人之家的日常管理員和主要操作封口機的工作人員,郭守榮對這群可愛的人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就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我會盡力照顧好他們。”
忙了一陣后,殘疾人之家的“員工”們紛紛放下手里的活兒,走到戶外休息。門外是一處約300平方米的農療基地,種著青菜、小蔥等各類農作物,充滿田園氣息。幾位手腳比較利索的殘疾人一邊整理土地,一邊在暖陽下鍛煉身體,怡然自得。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