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江 通訊員 王新)入春以來,氣候干燥多風,森林防火形勢嚴峻。連日來,在全市1498.96平方公里的林地上,各級森林防火部門多措并舉,扎牢森林防火“基本功”。需要提醒的是,森林防火“大考”沒有局外人,對公眾而言,防火意識更需從“要我防”轉向“我要防”。
入春以來,我市緊繃森林防火“安全弦”,深入推進森林防滅火常態化治理,著眼關口前移、事前發力。“針對清明節等重點時段,各地督促防火責任單位做出重點安排部署,適當增加巡護力量,采取死看死守的辦法———各進山卡口安排值守人員,無卡口的進山入林路口增加臨時檢查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綜合運用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無人機巡護、地面巡查、定點值守等手段,增加重點森林分布區巡防力量,對森林火情進行全方位、全時段監控,確保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全力筑牢源頭管控的“第一道防線”,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引起火災的主要原因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雷擊火、滾石產生火花、泥炭自燃等。人為因素是導致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占90%以上,包括祭祀用火、生產用火和旅游用火等。“市民朋友在踏青游玩時不要攜帶火種進山、不要在林區吸煙,一個小小的煙頭,足夠毀滅一片森林。”該負責人舉例介紹,“煙頭表面溫度一般都在200-300℃,中心溫度可高達700-800℃,最易引燃森林植被。”此外,在林區野炊、燒烤食物更不可取,山上風大,升起的每一簇小火苗,都可能是傷害綠色生態環境的殺手。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一定要對未成年人加強管理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玩火的危險性。
對公眾而言,防火意識更需從“要我防”轉向“我要防”。清明節即將來臨,為有效遏制森林火災的發生,市民朋友應該文明祭掃,共同守護綠色家園———將祭掃活動與弘揚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相結合,摒棄清明祭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建議采用“獻一束花、種一棵樹、植一片綠、集體共祭、家庭追思”等方式,傳承良好家風、培育時代新風。為了筑牢守護綠水青山的“全民防線”,我市常態化開展森林防火宣傳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大集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增強市民森林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發出倡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火無情,防范“未燃”。市民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攜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齊心協力,群防群治,共同呵護好港城的綠水青山。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