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瑩)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內容非常多。連日來,我市全國人大代表積極熱議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話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2024年,我市科創動能更加強勁,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52位、較上年提升13位,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全面調試,太湖實驗室1500噸試驗船來連作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投用,花果山科創走廊科研飛地、“一帶一路”技術轉移中心實體運行,新增市級以上科創平臺79個、成果轉移轉化中心5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入選省瞪羚企業17家。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上,將培育生物制造與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放在一起令人倍感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是推動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恒瑞醫藥累計研發投入已超400億元,在全國醫藥行業中名列前茅。公司聚焦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科學等領域進行新藥研發,在連云港、上海、美國和歐洲等地設立了14個研發中心,全球研發團隊超5500人,還自主建立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平臺,為加強源頭創新提供保障。目前企業已在國內獲批上市18款1類創新藥,涵蓋腫瘤、自身免疫、心血管與代謝等高發疾病領域,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了12款創新藥的對外授權,推動中國制藥品牌走向世界。未來,企業將按照會議部署要求,研制更多新藥好藥,以科技力量服務健康中國,造福全球患者。
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步伐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從制度上保障企業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決策、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完善中央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
今年,我市提出要高標準打造化工新材料等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重組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新增科創平臺40個,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支持更多成果本地轉化。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首臺套重大裝備6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支持創新藥發展”,與化藥創新藥、生物藥創新藥等相比,中藥創新藥研發及產業化仍有很大差距。為更好促進中藥創新藥發展,建議一要強化優質中藥材和飲片供應,從源頭保障中藥創新藥高質量供給;二要強化功效物質為核心的基礎研究,為中藥創新藥高質量研發奠定科學支撐;三要強化企業創新地位,推動強化中藥創新藥高水平轉化和應用;四要強化市場準入優惠機制,最大限度保障中藥創新藥臨床應用價值和地位。多措并舉鼓勵中藥創新藥高水平研發及智造,最大限度保障中藥創新藥“應用盡用”,以更好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推進新技術在農業中應用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
今年,我市提出強化科技與裝備支撐,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新增社會化服務面積3.5萬畝。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培育林下經濟、休閑農業等特色產業,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400家,持續推進“連天下”產品拓市場、強品牌,深化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連云港曙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瑤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年,她帶上會的溫室大棚提檔升級計劃就是希望相關部門設立專項,強化創新,以科技進步為重點。通過設立設施農業科技專項,圍繞設施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前沿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開展科研攻關,盡快補齊短板。著重研發適應地方氣候條件的溫室大棚構型、農業機械、極端氣候的低成本環境調控技術、自動化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等。加強溫室大棚的信息化、智能化條件建設和應用水平提升,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強化農民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注重環保型技術的研發,確保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標準化和現代化改造,提升設施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