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國瑞) 近日,有市民來電向本報熱線反映,臨近元宵節,有人乘夜色降臨后在小區內、河邊及空曠地上放飛孔明燈,這樣的行為著實令人擔憂。
“孔明燈屬高空明火飛行物,隨意放飛容易引起火災。希望人們盡量不要燃放孔明燈。”市民蔣女士呼吁。
市區燃放孔明燈惹人憂
據蔣女士反映,前幾日,她發現有人在小區廣場上燃放孔明燈。“元宵節臨近,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燃放孔明燈,滿足好奇歡樂之余,殊不知存在一定隱患。小區大多是一些高層住宅樓,如果孔明燈飄進住戶人家,極易引起火災。”蔣女士說。
市民邵先生稱,2月7日晚,他在騎車回家的路上,突然迎面飄來一個“不明物”,幸虧他戴著頭盔,才沒有被刮傷臉部。“我將車子停下來后,發現墜落的物體原來是一只孔明燈。如果在公路上,墜落的孔明燈很有可能致汽車躲閃不及,引發交通事故。”市民任先生反映,2月8日晚,他路過市區大慶東路時,看見一名男子帶著孩子燃放孔明燈,因疏于觀察周圍情況,孔明燈上升時飄到一股電線上,幸虧風將火及時吹滅,否則后果難以預料。
2月9日晚,記者在市區郁洲公園走訪,發現有幾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在湖邊研究如何燃放孔明燈,一旁,一名家長正讓孩子雙手舉著孔明燈,自己準備點燃蠟燭。
當晚,記者又來到市區東鹽河健康步道附近走訪,發現也有人在河邊及步道一側的小廣場燃放孔明燈。當記者提及“燃放孔明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時,一名年輕女子稱,這個健康步道位于郊區,河邊的放飛地點相對空曠,而且孔明燈在燭火熄滅后才會墜落,周邊人煙稀少,挺安全的,不用太擔心。
隨后,記者在市區秀逸蘇杭小區走訪,發現小區內的廣場上很熱鬧,其中不乏燃放孔明燈者。聊天中,燃放者并未意識到在高層住宅小區內放飛孔明燈存在的隱患,并隨口稱“元宵節臨近,就是想帶孩子圖個歡樂”。
延續傳統還需首重安全
采訪中,許多市民認為臨近元宵,考慮到安全、環保等因素,盡量不要放飛孔明燈。在2月10日上午的走訪中,記者發現部分攤點、市場售賣花燈居多,買孔明燈的人也有,但明顯不如買花燈者多。不過,也有部分市民表達不同想法,他們認為,把愿望寫在燈上放飛,圖一個好的寓意,是“延續傳統”的一種方式。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于是他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訊息,其后脫險,故后人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古時,人們相信孔明燈能把一整年的晦氣、厄運帶到九霄云外,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安全、環保等理念的深入人心,燃放孔明燈雖是一種民俗,但安全必須被擺在第一位。”我市民俗專家徐先生說。
“由于孔明燈外部材質很輕,本身多具可燃性,如果升空后遇到強風,易導致火源點燃燈罩下墜,可能引發火災。市民最好不要燃放孔明燈,可更換相對安全的方式,寄予平安祝福。”消防救援部門相關人士提醒。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