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娜 呂彤彤 劉曉梅 王一璞)年夜飯承載著團圓的美好愿景,滿含著濃濃的親情。年夜飯除了有精美可口的飯菜、香甜的水果,家住巨龍路的李玲家每年還會為家人精心煲一鍋營養湯。“快來嘗嘗這碗湯,好喝的話我準備將它加入今年的年夜飯菜單。”春節將至,李玲已經開始琢磨年夜飯的菜譜了。
“味道好鮮美。媽,這湯里放了什么呀?”女兒嘗了一口湯,被味道驚艷。李玲說:“這道菜叫‘蟬花土雞湯’,里面放了蟬花蟲草,營養價值可高啦!”
據了解,雞湯里的蟬花蟲草是市農科院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市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室長期致力于菌物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品種包括蟬花、靈芝、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等。2024年在蟬花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成功培育出多株蟬花新品種。其中,“云蟬1號”和“云蟬2號”于2024年7月通過江蘇省第四次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成為江蘇省首批通過認定的蟬花新品種。
該研究室這一成果為蟬花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同時在挖掘新質生產力、壯大本地食用菌產業、助力連云港市打造“食用菌百億產業”以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市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任立凱說:“蟬花因具有改善腎功能、降低尿酸及增強免疫力等多種藥理功效,在食品與保健品領域展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然而,野生蟬花資源的稀缺性和品質的不穩定性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為滿足市場與百姓的需求,我們將人工栽培蟬花列為重點任務。”
在推進蟬花產業化過程中,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以科技服務為抓手,與地方企業緊密合作,通過技術指導和成果轉化,推動蟬花栽培與加工的高效發展。目前已與徐州等地的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資源與環境研究室長期致力于蟬花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與研究,每年六七月份組織團隊成員前往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采集野生蟬花資源。團隊保藏的菌株數量已超過1200管,其中綜合性狀優異的菌株20余個。
如今,市農科院在蟬花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中已取得重要突破。“相比野生蟬花,人工栽培的蟬花在品質控制和產品安全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經檢測發現,人工栽培的蟬花子實體,其蛋白質含量超過25%,蟲草腺苷含量高于0.1%,且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等200多項檢測指標均優于國家相關標準。”市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室科研人員紀偉說。在科技的助力下,蟬花這一珍貴的蟲草資源將實現更廣泛的保護與利用。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