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武娜 見習記者 楊子 通訊員 韋昕汝) “一場沙畫表演就是一段微電影,記錄著創作者的想法和生活態度。”細沙當原料,纖手為畫筆,隨著音樂響起,白色的沙畫臺上,細沙拋撒,指尖飛舞,一幅幅生動的畫作躍然而出。
“迷上沙畫、熱愛沙畫,它豐富了我的生活,現在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汪童笑著說。這位開朗的女子既是連云區墟溝街道南山社區的一名工作者,又是一名沙畫熱愛者。現在她還將沙畫融入工作中,用沙畫創作“網絡安全”“和諧家庭”等題材宣傳片,讓更多人了解沙畫,讓宣傳主題通過沙畫深入人們心靈深處。
手上的繭就是勛章
勸學有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無數次的積累是成功的前提,汪童的沙畫之路便是由此開始。
“小時候我就對繪畫感興趣,那時候學習了很多種繪畫類型,包括素描、油畫、水粉、兒童漫畫等,每天學習不同的技法,雖然很累,但是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那時的汪童,就在一日日努力下成長了起來,直到現在她手上不同部位還有當時留下的老繭,不太美觀,可是汪童卻一臉驕傲地展示,因為那是她刻苦努力的印證,也是她學藝道路上獲得的“勛章”。
進入大學之后,汪童學習了設計與藝術專業,成年之后的她開始思考自己今后的道路。她說:“小時候的我,還沒有明確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覺得在繪畫中我能表達自己,就一直在堅持繪畫。但是,長大后應該走我真正想走的路。”多年的積累、思考、探索都是少年成長的必經之路,幸運的是,汪童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路。
早在2004年,我國藝術家創作的沙畫作品就開始在媒體上出現,2008年,隨著一批沙畫作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沙畫藝術開始井噴式發展,越來越多的沙畫登上電視熒屏。此后,沙畫越來越普及,汪童便也接觸到了沙畫。
“2018年我剛畢業,對前路還很迷茫。偶然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了沙畫表演,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一幅幅現場制作的沙畫展現在汪童眼前,她漸漸沉靜下來,認真觀看起沙畫,生動、細膩、連貫,仿佛透過那細細小小的沙子,可以看到創作者內心想要表達的情感。那一瞬間,汪童確定了,這就是她今后要走的路。
不顧一切只為熱愛
沒有什么道路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收獲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對于已經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汪童來說,學習沙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她要面臨許多難題。
比如,先要找到一位老師。經過多方打聽,她終于找到一位專業教沙畫的老師。剛開始,汪童在雙休日休息時,去找老師學習,撒沙、刮沙、漏沙、捏沙、點沙……這許多的技法,僅靠著每周短短的課程就想要熟練掌握是不可能的。
汪童很深刻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她開始“擠時間”。她果斷在家中置辦了一整套沙畫設備,每天下班之后都要抽出一兩個小時來練習,一遍遍重復技法,一遍遍打磨畫作。就這樣持續了一年之久,沙子是消耗品,容易撒到地上,因此換了一批又一批,就連家里的吸塵器也因為經常吸沙子而損壞了兩個。
漸漸地,汪童發現沙畫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沙畫有動態、靜態、立體等分類,而人們常見的就是動態沙畫,需要結合繪畫、音樂、燈光和攝影等元素,通過沙子在光影下的變化來展現動態的畫面,一幅幅畫面形成動態連接,做成一個個視頻,表達創作者的情感。這給汪童提出了新的難題,她不僅需要學習作畫,還要學習攝影、剪輯,因此在學習沙畫的基礎上,她又給自己增加了額外的課程。
“拍攝和剪輯沙畫視頻可難為人了。”汪童笑著說,“記得我剛開始做視頻時,繪畫要連貫,不能修改,不然視頻就容易連接不上,除此之外,視頻要求我把所有手部的多余動作全部刪掉,剛開始業務不熟練,因此剪輯需要一幀一幀‘摳’。常常一段兩三分鐘的視頻,要做好幾個星期。”
困難還遠不止這些,一個完整的沙畫視頻,除了拍攝與剪輯之外,前期還需要做許多工作,首先需要確定主題,由此發散思維,將靈感與畫面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而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連接則更為困難,需要一點點打磨嘗試才能將連貫順暢的視頻呈現在觀眾眼前。
汪童訴說著練習時的困難與艱辛,但那雙充滿回憶的眼睛里透露的卻是開心與熱愛。
“沙畫能讓我真正靜下心來,完成一個作品后,那無與倫比的幸福感真的很讓人著迷。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可愛,愿意為自己的熱愛不顧一切,也謝謝當時不顧一切的自己。”她說。
讓沙子講動人故事
?
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汪童的沙畫技術日漸成熟,去年5月,連云區委宣傳部聯系了她,希望她可以用沙畫來演繹“江蘇好人”“最美志愿者”羅仁娟的故事。
汪童受到邀請之后非常驚喜,同時也有些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向廣大觀眾展示自己的畫作。于是,汪童將業余精力全部投入到創作中,她認真去了解羅仁娟的事跡,越是了解深入感觸越深。她說:“我覺得這樣一個心中有大愛的人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雖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我仍想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個作品。”
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打磨,沙畫視頻《用善舉點亮助殘路的最美志愿者》在“美麗連云”視頻號發布后,獲得了眾多點贊。
汪童一直在思考,用沙畫能做些什么呢?這次的成功創作,為汪童打開了另一扇大門。“傳播”這兩個字跳入了汪童的腦海,很多人都喜歡看沙畫視頻,因為沙畫新穎、有趣,她也可以用沙畫去傳播不同的內容,講述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
打定主意之后,汪童就開始大量創作。父親節時,她精心創作“父愛”主題沙畫作品《獻給所有的父親》,傳遞出如山父愛,正能量的沙畫作品獲全省網推;網絡安全宣傳時,她創作《網絡安全,你我共筑》沙畫作品,向大家科普介紹網絡安全知識,微視頻還獲評省網絡安全優秀獎項,并在市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播放;立冬時,她制作的《不負冬來更爭春》沙畫視頻,向觀眾介紹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汪童還積極參與沙畫技藝的傳授,去年暑期,她在“學沙畫 點亮七彩暑假”藝術進社區青少年體驗活動中,教授近百個孩子學習沙畫,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力,也讓孩子們走出家門,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實暑期生活,感受藝術魅力。
“我現在已經打好沙畫基礎,但是能力還遠遠不夠。我看過很多更厲害的沙畫,我想去學習、提升、鍛煉自己,我想向著更高層次邁進。”汪童的眼神堅定,綻放著努力的光輝。每一個明天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懷揣信念向前,不負每一段人生。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