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韓善紅 孫瀟瀟 楊靜 張南寧)“我們的稻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稻蝦互利共生。晚熟的稻子一年只產一季,生長周期超過150天,稻蝦米每公斤可賣到16元,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贛榆區城頭鎮,振城農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王明波介紹,當地實施“蝦稻輪作”以來,稻田的畝均產值在6000到8000元,目前,城頭鎮稻蝦產業園綜合種養面積達2000余畝,年產優質稻米160萬斤、小龍蝦30萬斤,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500余萬元。
城頭鎮稻蝦共生模式,通過物理、生物防治,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培育出 “綠色水稻”“綠色水產”,是港城踐行綠色興農、擦亮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的縮影。市農業部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增效提質。今年,全市新增綠色優質農產品71個,其中養殖業產品6個、精深加工產品6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7.29%,較去年增加1.4個百分點。
在灌云縣一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內,一層層塑料地膜平鋪在田地里,翻開地膜,一壟壟蔬菜長勢喜人。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們就開始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這兩種地膜不僅保溫、保墑,回收也更便捷,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據了解,加厚高強度地膜的厚度比普通地膜增加了一半,耐拉性比較強,還能做到“一膜兩用”,大大節約了成本。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條件下,能被微生物降解為礦化無機鹽和新的生物質。
農業廢棄物是農業生產的“另一半”,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市農業部門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分類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目前,全市建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企業21家,確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穩定在95%以上。探索建立農業廢棄物回收體系,全市建成各級廢舊農膜回收網點128家,農膜回收率達95%以上。全面拓寬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
農業作為鏈接“田間”到“舌尖”的關鍵產業鏈條,對保障農產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市農業部門通過開展蔬菜種植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建立示范點,集成選定蔬菜瓜果關鍵時期綠色生產技術要點,在蔬菜瓜果生產期間進行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短視頻制作,并通過抖音平臺等進行發布、傳播,服務種植戶及經營主體。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