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燦 陳慶秋)隨著“雙減”政策深入推進,中小學生課余時間增多,對校外教育輔導站提高辦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市校外教育輔導站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匯集學校、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以立德樹人為首要目標,關注青少年素質教育,創新活動形式,發動“五老”志愿者,共同守護兒童茁壯成長。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校外教育輔導站1539個,共有5081名“五老”人員、1763名在職教師、1522名大學生村官及其他志愿者擔任校外教育輔導站輔導員。
9月20日,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灌云縣關工委報告團副團長王仕花走進灌云縣實驗小學,為孩子們上“傳承紅色基因,強國復興有我”思政課。
校站結合
匯聚多方力量
充實校外教育課程內容、壯大輔導員隊伍需要學校的支持。海州區校外輔導總站通過校站結合的方式,攜手新浦、路南等8個街道關工委,聯合少年宮、新浦中學、建國路小學、濱河小學創新開展“菜單式”輔導,將整學年分為春學期雙休日、暑假期間和秋學期雙休日三個時段,分別編制活動安排表,學生可以根據需求自主選擇興趣課程。截至目前,參加海州區輔導總站活動的學生已超5萬人次。
全市各級關工委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借助各界力量,發揮輔導站育人功能。去年,市關工委與市文廣旅局合作,整合校外教育資源,建設市青少年關愛教育服務中心,打造優質校外教育陣地。今年,市青少年關愛教育服務中心開設興趣輔導班,積極打造“海蓮子”志愿服務品牌,面向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低收入家庭子女開展“六個一”活動,不斷拓展關愛功能,豐富校外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提高青少年綜合素養。
立德樹人
強化青少年素質教育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關工委成立的初心使命,校外教育輔導站與學校、家庭共同承擔起青少年素質教育的責任,幫助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以主題教育宣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堅定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灌南縣積極利用自身豐富的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今年,灌南縣關工委與海西集郵協會聯手,先后在10個中心輔導站與7000余名小學生中開展“老少心向黨、奮斗新征程”紅色郵展進校園活動。通過一枚枚精美的紅色郵票,向廣大青少年宣傳黨的奮斗征程和輝煌業績。
開拓局面
基本實現全覆蓋
全市各級關工委完善組織領導、隊伍建設、經費保障,推進各級校外教育輔導站點建設。如今,全市各級校外教育輔導站點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連云區各街道關工委主要負責人親自擔任輔導站站長,聘任有專長的“五老”志愿者、學校在職教師和大學生村官擔任輔導站輔導員。目前,連云區擁有1個區級校外教育輔導總站、1個市級校外教育基地、8個街道校外教育中心站、7個學校少年宮、51個社區(村)校外教育輔導站;贛榆區把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總體部署,每個鎮(街)均建立中心站1個,凡具備建站條件的村(社區)基本做到應建盡建。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