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殷開軍)眼下正是葡萄采摘上市的時節。走進位于灌南縣新安鎮閘北村的李想葡萄種植園大棚,一股熱浪迎面撲來。“現在棚內溫度40℃以上。”葡萄園負責人相孝芳正在觀察葡萄的成熟度,眼前的“陽光玫瑰”現在可以大面積采摘上市了。
作為返鄉創業者,7年的時間里,相孝芳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將腳下的這片土地打造成了高品質的葡萄種植園,不僅實現致富,還帶領身邊眾多鄉鄰走上了小康之路。
“家中就我一個女兒,當時母親生病,我只能辭去了外地的工作,一邊經營葡萄園,一邊照顧家人。”2017年11月,相孝芳承包了20畝地開始葡萄種植,目前葡萄園面積已經擴大到100多畝。
“園子里的葡萄主要是夏黑和陽光玫瑰,我們就種這兩個品種。”從開始種植葡萄,相孝芳就給自己定下方向:走精品之路。“每畝最多生長2200串葡萄,采用暖棚促早模式,能提前一個月新鮮上市。”相孝芳說。6月底夏黑葡萄就上市了,今年地頭批發價每公斤20元左右,主要銷往浙江、湖南、廣東等南方大都市,因為葡萄顆粒均勻、色澤良好、酸甜爽口,基本都被客戶預訂了。
回望種植葡萄的這些年,相孝芳感慨,干什么都不容易,要想種好葡萄,除了能吃苦,關鍵還得靠技術。在剛種植葡萄的前幾年,她也遭遇葡萄不開花和爛根等難題。經過參加市縣農業部門組織的各種學習和培訓,她學習運用南京農業大學推廣的葡萄優質輕簡化栽培技術,對葡萄苗的行距、株距進行統一規劃,這樣更利于光合作用、空氣流通,也便于把控品質、種植采摘。
?
一串葡萄多少顆最好?“老把式”都認為越多越好,一開始,相孝芳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經歷過失敗,通過一次次學習和研究,她才明白打杈、剪花、疏果等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
“疏果后每串葡萄必須要控制在45顆到65顆,重量不超過1斤6兩。”相孝芳說。疏果對于葡萄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決定葡萄穗形是否美觀、顆粒大小、著色度好差的關鍵。但是剛開始接觸這個時,內心還是挺不能接受的,都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哪有沒病沒害就糟蹋了的。在相孝芳眼里,這些長成了的葡萄,如同辛苦養大的孩子,舍不得毀掉。
相孝芳說,“新農人”之所以“新”,關鍵在理念、在技術,從前憑經驗,現在講的是科學、是技術。正是有著這樣一股勁,相孝芳從一名“門外漢”轉變為種植大戶,2021年一次性流轉70多畝地,擴大種植規模。
在種植葡萄的過程中,疏果技術原先都是被云南工人壟斷,每年的三四月份,灌南的葡萄種植戶們都會從云南請來有經驗的工人進行疏果。相孝芳自己學會后,把村里年齡偏大、缺少技術的留守婦女召集起來,手把手教她們如何疏果,在全縣成立首個葡萄疏果隊,帶領姐妹們在當地及周邊地區開展疏果勞務,每人每年增收3萬余元。
“現在都在講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對我們種植戶來說,就是要不斷引進新的種植管理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葡萄的口感和產量,提高種植效益。”相孝芳說。這幾年因為種植面積較大,導致陽光玫瑰葡萄供大于求,價格賣不上去,她準備將夏黑葡萄種植的促早技術也運用到陽光玫瑰葡萄上來,通過提早上市,搶占價格高點。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