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兵 通訊員 蔡志潔)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給后人留下道道美食佳肴。看似普通的饅頭包子、家常小菜,其中蘊含的是國人的智慧和才華,也讓很多市民沉醉于中式面點和家常菜的制作。中式面點和家常菜技能培訓班開始報名后,一下子就成為較為火爆的課程之一。
一和一揉,手中的面粉增加了適量的水、定量的酵母粉,在手中慢慢被搓成一團,等待發(fā)酵為合適的面團。“技能夜校”培訓現(xiàn)場,在講師的傳授下,學員們開始制作傳統(tǒng)的饅頭包子等中式面點。“雖然是最普通的面食,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和時間,想做得好吃也不容易。”中式面點講師葛芹英笑著告訴學員們。
作為中式面點高級技師、高級西式面點師、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評員,葛芹英獲得過江蘇省“賀勝杯”烹飪技能面點金牌、市沙光魚烹飪大賽“特金獎”等榮譽。雖說“身經(jīng)百戰(zhàn)”,她對于每位學員還是認真教學,態(tài)度可謂一絲不茍。
“老師,我和面怎么總是揉不到一起?”“老師,是不是水加少了,感覺面團很硬揉不動。”筆者在現(xiàn)場看到,面對傳統(tǒng)的饅頭包子制作,學員們學起來并不容易。“常見面點制作,不外乎饅頭、包子、麻球、手搟面、小餛飩。大家都吃過,不過自己做可要下一番功夫。”葛芹英一邊和學員交流,一邊手把手指導。
除了女士在做饅頭包子,現(xiàn)場學習制作的還有好幾位男士,他們同樣認真學習,聆聽講師的講解,手上的動作一點也不慢。“我在家也做飯,這個不是女性的專屬,我們男士做飯也很好吃,學會做饅頭包子也很自豪。”學員鄭小磊說。他和其他兩位男士站在一起,每個人互相提醒,共同動手,一招一式還挺像回事。
白白的饅頭、圓圓的包子,還有柳葉包、花卷,大家把做好的面點放進蒸鍋,等待成熟后品嘗一下“勞動成果”。
“王老師會教大家做幾個家常菜,比如辣子雞、清燉仔排、籽烏粉皮、紅燒小黃魚、手撕包菜,學會了完全可以給家人露一手。”葛芹英介紹起王長征,“王老師是國家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國家名廚、中國烹飪大師、江蘇淮揚菜烹飪大師、江蘇烹飪名師、飯店業(yè)國家級評委,擅長淮揚菜、魯菜、本地海鮮的制作技藝。”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連云港技能夜校”旨在為廣大勞動者提供優(yōu)質便捷的學習新通道,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而且晚間錯峰培訓有效化解了學員的工學矛盾,實現(xiàn)技能培訓和日常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受到學員的一致好評。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