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晨 宋夢凡 文/圖)4月3日至6日,海州區南城街道延續文化傳統,在新大街舉辦清明廟會——廟會場地全長2.1公里,分為特色美食、兒童游樂、日雜百貨、農具花卉等區域,累計吸引攤位500余個,開展系列直播等宣傳活動13場,4天累計人流量達33萬人次,營業額預計達2100萬元,成為我市各大景區交上的客流“禮單”之外的絕對“頂流”。
不可否認,廟會經濟正成為傳承文化傳統、凝聚發展共識、提高民生福祉的綜合性平臺,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也拉動了文化旅游消費,間接帶動住宿、餐飲、交通和景區門票收入,成為一種依靠傳統民俗文化刺激和擴大內需的經濟現象。聚焦南城廟會,也引發筆者一些思考。
傳統農具吸引力下降
美食和兒童游樂收益占比七成以上
南城清明廟會是我市三大廟會中第一個舉辦的。因為地處城鄉接合部,農副產品交易歷來是南城廟會的重點,不過今年的市場行情似乎有所變化。
今年廟會的招商、運營、策劃等工作,由連云港鵬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他們介紹,今年廟會在攤位布局上相應減少了農具,加大了兒童游樂和美食布局,這部分收益占到70%左右,而農具花卉收益則占到10%左右,剩下20%收益就是日雜百貨。
“隨著經濟形勢和市民需求變化,農具和花卉市場吸引力在下降,廟會的文旅娛樂屬性在持續放大,我們就因地制宜,強化了吃喝性質的項目引進。”招商負責人分析道。這其中,特色美食一直沒有太大市場波動,是游客“剛需”。去年雖然也有美食區,但品類單一,像淀粉腸、臭豆腐、涼皮涼面等風味小吃很多,今年則在去年基礎上增加不少網紅美食,像奶酪磚、手打檸檬茶、熱奶寶等,成為南城廟會一大特色。
互動游藝項目的引進也強化了廟會的文旅屬性。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型滑梯、旋轉太空船等大型兒童游樂設施占據不少面積,吸引不少家長和兒童。而今年增加最多的單體項目其實是“套大鵝”。“去年我們引進一家‘套大鵝’項目,火爆網絡,今年就引進了更多‘套大鵝’‘套公雞’項目,有10家以上。”南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小宋介紹。東海有位叫志鵬的商販,第一次到南城擺攤“套大鵝”,4天營業額3萬元。
民俗底色持續放大
線上直播折射年輕人懷舊傾向
隨著時代變遷,不同地域對民俗文化理解出現差異,廟會上的民俗業態也逐漸豐富起來,成為地方文化形態體現的重要窗口和獨有“文化名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不斷擁抱傳統廟會,本屆廟會期間,在線直播互動達3萬人次,傳遞了傳統與創新的交融。
栩栩如生的柳編工藝品、一氣呵成的糖畫、活靈活現的剪紙作品……今年的南城廟會專門設置了非遺文化板塊,并新增現場中醫號診、中醫組方藥飲派送、現場制作銀器等互動性活動,推動非遺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但最受歡迎的還是“非遺美食”。“因為創意創新不足等傳統因素,非遺融入當下主流消費市場面臨一些客觀瓶頸。”我市非遺研究專家徐洪繞分析,但是“非遺+廟會”是當前非遺推廣的絕佳生態。
而龐大的客流量,為拉動街區消費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本地不少傳統商戶甚至一些閑散百姓帶來巨大商機。位于廟會核心地帶的宋福雞柳店開了20多年,廟會期間火爆至極,老板宋福坦言:“一天賣了500多份雞柳,是平時三四倍!”而街道還有不少居民趁著“廟會紅利期”,擺攤賣傳統苗木花卉和一些80后、90后小時候的零食,當日上午就賺了400多元。
“在直播時,我們發現一種現象,就是碰到一些80后、90后的童年美食或玩具,瞬間觀看人數會有個躍升趨勢。”南城街道工作人員小宋分析,這說明廟會帶來了一波懷舊消費。“冬去春來,南城廟會不僅是鄰里歡慶的民俗活動,更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凝聚,逛廟會是一種情懷,在熙熙攘攘中留住時間,留住鄉愁。”南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周健表示。
輻射帶動明顯
可將傳統“商貿集散”升級為文旅IP
廟會經濟,讓游客在感受喜慶與祥和中“沖動消費”,帶動了街區消費快速復蘇,包括即時零售、本地零售在內的各類新業態,不僅為游客提供了適合的產品和服務,也不斷下沉帶動街區實體增收。據調查,廟會期間,南城本地商超、美發、兒童攝影等各類商戶紛紛借助廟會的旅游熱度,趁機分一杯羹,區域輻射效應顯著。
?
“我這邊有一些獨立座位,在無形中幫我留住了客流,所以我的營收還可以。”南城街道一位姓王的居民連續兩年在廟會城門口擺攤賣涼粉,他坦言,“4天賺了七八千,趕上平時一個月工資了。”借助龐大客流,我市的住宿、交通、文旅等均得到很大發展。來自菏澤的張鵬是一位喜歡全國各地趕廟會的年輕人,聽聞南城廟會正好在假期里,他跟女友不假思索就趕來,除了清明當天在廟會現場,他后續又玩了花果山和連島。正因為像張鵬這樣的游客引流,清明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216.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76億元。
抓住流量,就是抓住風口。為此,我市不少部門利用廟會大規模客流,順勢推進一些惠民舉措——新增中醫體驗、反詐宣傳、企業招聘等特色展臺。“這次企業招聘中,我們共吸引電子科技、機械制造、家政服務、酒店餐飲等領域18家企業入駐,提供崗位900余個,累計吸引求職者1000余人次。”南城街道相關負責人道。
如今,逛廟會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全國各地的廟會千差萬別、各具特色,甚至在部分地方成為一大盛事,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號召力。“我市后續還有朝陽孝婦祠廟會、白虎山廟會等。如果能持續夯實這些地方民俗品牌,將傳統‘商貿集散地’升級為區域性、群眾性‘文旅IP’品牌’,勢必會帶動城市傳統文化勃興、文旅事業提檔升級。”業內人士分析道。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