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得黑黝黝的皮膚,平頭,單眼皮。
眼前這個19歲的少年,來自灌南縣田樓鎮七圩村。
5年前,父親突發腦溢血,失去了勞動能力。
母親務農,暑天頭頂一條濕毛巾,“這樣涼快些。”
整個家,除了低保和地里的一點收入,再無其他。
今年,陸政融以568分考取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9月3日報到。
“我想從事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工作,做一名IT工程師,改善全家的生活。”陸政融說。
父親因病失去勞動能力
母親務農打雜維持全家生計
“這么熱的天!真是辛苦你們了!”8月初,本報第十季助學公益行來到灌南學子陸政融的家。
出來迎接我們的,是頭頂著一條濕毛巾、手指纏滿紗布的母親程新宜。
父親陸如軍,半躺在床上,想起身迎接,卻吃力地再次躺了下去。
“別看我家房子舊,這可是20多年前孩子爸爸親手蓋的,也算村里最早一批蓋起來的小樓房了。”母親的樂觀感染了我們,“孩子爸沒生病時,是個特別能干的人!”
陸政融的妹妹即將讀初二。原本,一家人過著幸福而平淡的日子。
這一切,都從父親陸如軍突發腦溢血開始改變。
“以前我們家養殖龍蝦,孩子他爸夜里要看蝦塘,2017年10月,他在蝦塘突然摔倒了。還好親戚發現后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經診斷為突發腦溢血。”母親心有余悸地說,當時已經錯過了搶救最佳時機,只能采取保守治療。
醫生從陸如軍顱內抽出了60毫升左右的瘀血。但是從那以后就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喪失了勞動能力。
“剛開始時只能躺著,半年都不能坐,連身子都不能翻。”母親說,“現在恢復得還算不錯,起碼能自己翻身,扶著東西也能走幾步了。”
盡管如此,陸如軍身體協調性大大降低,智力也下降到孩童水平。好幾次,程新宜發現丈夫摔倒在床邊。
“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都走得早。我平時除了照顧孩子爸,還要照顧79歲的母親。”程新宜說道。
家里的頂梁柱倒了,但生活仍要繼續,沒有一技之長的程新宜,只能靠種地與打零工維持生計。
陸如軍床邊,堆放著一只盆,盆里裝滿了塑料制的白色線圈。空閑時,程新宜就邊坐在床邊照看丈夫,邊手工串線圈,“一斤3元,好的時候一天能串個10斤左右。”
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種地、除草,6點多回來做早飯、照顧丈夫、串線。程新宜每天的生活都在重復。因為長期串線,程新宜的手指頭被劃出一道道口子,她只好忍痛纏上紗布繼續串。
雖然生活艱辛,但程新宜一直樂觀面對。兒子、女兒的學習從來沒讓她操心。平時在家里,兩個孩子還會幫母親做家務,分擔母親的壓力。
“學霸”不滿高考成績
未來想考北郵的研究生
陸政融高中畢業于灌南高級中學惠澤園。
“考上高中,我是以第一的成績分進強化班的。”陸政融說,“平時成績穩定在前五名,但這次強項數學沒考好,少考了至少20分。”
談起高考成績,他并不滿意,“要不是家里經濟條件不允許,我還準備復讀一年。”
見狀,母親安慰起兒子,“高考也僅是一次考試而已。平時都有考好考壞的時候,還好你沒有考得太差。”
陸政融也笑了,“既然事實已定,那么就接受它,以后再找機會贏回來。”
平日里,母親和兒子也像朋友一樣相處。父親患病后,懂事的陸政融對母親說:“媽媽,我突然覺得我肩上的擔子重了,我要努力,未來只能靠自己打拼!”
在學校時,陸政融就很招老師同學喜歡,有著其他貧困學子難得的成熟觀念和健談性格。
“平時老師們很關心我們,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師,會主動了解我的家庭情況,并幫助申請一些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啥的。我們也與老師像朋友一樣相處,很融洽。”陸政融說。
高考結束,他去了二伯父所在的工廠打工,靠自己的努力買了一部手機。暑假里,他還幫妹妹補習功課。很多鄰居也都愿意把孩子送來讓他輔導功課。
“最近正在備考。”原來,他接到江蘇大學通知,會從新生里挑選前200名參加選拔考試,前30名可以進尖子生班,開學后自由選專業。
昨天,陸政融向本報發來喜報:“我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考上了!”
談及大學計劃,陸政融眼神中滿是堅定和自信:“在校期間,我會努力去拿獎學金。未來想考研,想去蘇大、河海等高校深造,但最想考的學校還是北京郵電大學。”
未來,他最想從事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工作,“我會努力做一名IT工程師,改善全家的生活。”
9月3日,陸政融就要到校報到,但面對8801元的學費,一家人還是愁眉不展。
走訪當天,市青企聯一行人和我們一起來到陸政融家,送上了愛心慰問品。如果你想幫助這個成熟穩重的少年,請和本報助學熱線13851291243聯系。(記者 楊銳冰 張晨晨/文 牟進勇/圖 通訊員 朱影雁)
?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