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頂著炎炎烈日,日前,本報第十季“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來到贛榆區贛馬鎮東官莊村。
這個農家小院,是徐瑞瑜父母生前置下的。
4年前的一個夜晚,徐瑞瑜母親在一場交通事故中撒手人寰。
2年前,在工地當泥瓦工的父親也因腦溢血入院搶救。雖撿回一條命,卻因偏癱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8個月后憾然離世。
兩個姐姐遠嫁他鄉。沒了父母的守候,還在讀書的徐瑞瑜姐弟,就靠同村的殘疾堂哥照應著。
今年高考,畢業于贛榆高級中學的徐瑞瑜,以553分的成績考取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
原本黯然的生活,從此有了光亮。
連遭不幸 她和弟弟靠殘疾堂哥照料
知道我們要來,堂哥拄著拐杖,帶著徐瑞瑜早早便站在家門前的巷口等候。身穿黑白配色的棉布長裙,一頭中長發散在腦后,在徐瑞瑜青春的面龐上,有著和這個年紀不相符的沉穩和憂郁。
高高的院墻內,水泥地坪被陽光烤得炙熱。三層樓房內還沒來得及裝修,家具擺設少而陳舊。
頭些年,為了養家,徐瑞瑜的媽媽做起了海鮮買賣,常年早出晚歸,在外出攤。“每逢假期,媽媽便會帶我到街上擺攤賣貨。”徐瑞瑜說,目睹了媽媽的辛苦,也讓小小年紀的她,早早便體會到賺錢的艱辛。
父親在工地上做泥瓦匠,掙的也是辛苦錢。徐瑞瑜說:“每次爸爸回家,滿身水泥和石灰的他總會樂呵呵地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有出息。”
雖然農村條件有限,但因為父母勤勞肯干,徐瑞瑜家建起了三層高的樓房,一家人的日子平淡而幸福。“然而房子建好沒一個月,媽媽就因為車禍離開了我們。”回想起4年前的那場交通事故,徐瑞瑜紅了眼眶。
那晚,因為勞累,媽媽在收攤回家的路上不幸和前車追尾,因傷勢過重,當場離世。“因為年紀小,當時弟弟只知道一個勁地哭。”那時徐瑞瑜讀初二,弟弟只有十歲。很長一段時間,姐弟倆都無法接受母親離世這個殘酷現實。
然而命運并沒有就此放過姐弟二人。兩年前,任勞任怨的父親也因腦溢血倒在了工地上。經搶救,雖撿回一條命,但偏癱后遺癥讓父親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8個月后也離開人世。
“瑞瑜的兩個姐姐專科畢業后都遠嫁了。父母走后,有工作在身的她們也沒法回老家照顧弟弟妹妹。”殘疾堂哥徐大勝主動承擔起照料姐弟二人學習生活的重任,“孩子們已經沒了爹媽,既然由我照顧他們,我就當是自家孩子一樣,但我自身條件也有限。”
不言放棄 學習是唯一出路
“雖然爸爸媽媽沒有什么文化,但生前都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徐瑞瑜回憶說,父母最常對自己和弟弟說的就是:努力學習是唯一的出路。
將父母的話記在心中并付諸行動,從小到大,徐瑞瑜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即便接連遭受雙親離世的打擊,高中時她的成績也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十名。
“如果爸爸媽媽泉下有知,也會為我感到高興吧!”今年高考,徐瑞瑜拿到南財的錄取通知書,成為家中第一個本科生。
這個暑假,愛學習的她也沒有閑下來,除了看書學習,她還報名了駕考。
“我比較喜歡英語,高考考了132分,物理也考得比較滿意。”聊到高考成績,徐瑞瑜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神情。此外,她還向我們透露了自己的學習秘訣,那就是上課不分神,課后要歸納總結難點和錯題,不懂的及時問老師。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教書育人。”徐瑞瑜告訴記者,在填報志愿時,自己先填了幾個師范類的專業,不過未能如愿。
“進入大學,我會繼續保持每天學習的狀態,爭取高分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取研究生,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徐瑞瑜說,大學期間她仍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學習,不讓自己留遺憾,不辜負爸爸媽媽生前對自己的期望。
得知妹妹考上了大學,在外地工作的大姐獎勵了徐瑞瑜一部新手機。“姐姐們在外工作討生活也很不容易,大學的學費生活費,不論打工還是勤工儉學,我都會想辦法自己解決,不想給姐姐們添負擔。”徐瑞瑜懂事地說。
8月28日就要去大學報到,可9800元的新生報名費用卻成為擺在徐瑞瑜眼前最大的難題。如果你想幫助這個堅強的女孩,請和本報助學熱線13851291243聯系。(記者 楊銳冰 伏廣進/文 王健民/圖 通訊員 王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