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里,或在健身器械區,或在跑步機上,或在泳池里,總是能看到一些老年人的活動身影。相比于在公園打太極拳、跳廣場舞,他們更熱衷于突破“舒適區”,追求更“進階”的運動消費體驗。健身不再是年輕人的愛好和追求。近年來,隨著大家健康素養的提高,一些老年人開始加入健身群體中。
銀發族向往“年輕態”運動體驗
晚上7時,海州區延南社區居民曹樹美收拾好換洗衣物,帶上純凈水,準時從家中出門前往位于朝陽東路上的一家健身房。63歲的曹樹美是健身器械區的常客,幾年前孩子送給他一張健身卡,到期后老人自己辦了一張3年的卡,現在已經用了1年多。
“我當過十多年的兵,一直愛好運動,家里有些簡單的運動器材,平時可以做些仰臥起坐、引體向上、舉啞鈴這些簡單的練習。后來來了健身房才發現,這里有這么多的器械,還有教練幫忙指導,真是太好了。我每個星期至少得來三四趟,已經堅持了兩年多。”曹樹美說,盡管現在還要幫忙照顧孫輩,但是鍛煉的事一點也不耽誤,白天來不了,晚上肯定得來。跟他一起健身的有不少五六十歲的人,年齡最大的已經70多歲。
在健身房里,筆者還遇到了一對六旬夫妻,兩人都辦了卡,一人游泳一人器械運動。幾年堅持下來,他們幾乎熟悉每一類器械的使用,偶爾還會“指點”一些剛起步的健身愛好者。“3年的年卡2000元,整體算下來還是物超所值的。我們時間充裕,相比起公園,健身房里有比較齊全的配套設施,同時訓練的時候還會有教練看護,相對更加安全。”老人說。
新老人“進階”消費意愿上漲
“對于大多數健身房來說,老年客戶群體過去是不太被重視的群體,因為該群體的消費意愿往往比較低,而健身房的盈利多數都來自于私教課程。但是近兩年我們發現,老年人的消費意愿也在逐漸提高。”城區一家品牌連鎖健身房負責人鄭建介紹,這兩年健身房里老年群體的身影開始多起來,特別是對于一些追求科學健身的老人來說,他們也開始愿意花錢購買私教服務,比如器械學習課程、游泳課程,甚至復健課程等。
市民徐強告訴筆者,由于此前工作原因造成肌肉勞損,為了解決一些肌肉疼痛的問題,退休后他便在健身房報名了康復課程,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確實對于緩解肌肉問題有幫助。不過,他表示,在健身的過程中,更多的快樂來自運動本生,每次“擼鐵”時的揮汗如雨都讓他心情特別好,雖然年齡在增加,但是心態很好,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相比運動給徐強帶來的自信和快樂,幾千元的健身支出在他看來微不足道。在采訪中,這些樂于“進階”消費的老年人紛紛表示,健身房是一個可以忽略年齡的場所。在這里,他們不相信年齡,只相信勤奮。而這些嘗試走出傳統健身區域的老人們,似乎正在構建一種新的生活模式:運動既是生活本身,也是創造生活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各種可能,可以不斷突破身體和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活動空間、安全意識仍需提升
老年群體走進健身房,折射出老年人日益旺盛的健身需求。盡管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嘗試線上、線下健身,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依然會面臨各種“困擾”,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針對老年人的活動場所以及健身器材不足。
同時,銀發健身族在知識獲取上大多靠自學和分享交流,相應的老年健身私教以及適老化健身器械不足,使得老年人在安全健身方面仍存隱患。這也導致一些健身房在招收老年會員時會有點擔心,使得不少60周歲以上、有著強烈健身需求的老年人“無處揮汗”。因此,未來如何營造讓老年人更科學、有效、融洽的健身環境,仍需各方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日前,體育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通知》,這是首份老年人體育政策,鼓勵、引導各類主體發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業,維護和保障老年人體育健身權益,為老年人體育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走進健身房,科學有效地健身。(袁春梅 徐繼平)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