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直播的老鐵有福了啊,直播間大蝦今晚秒殺……”近日,在贛榆縣海頭鎮海臍村,90后漁民匡立想正在直播賣海鮮。像他這樣從事電商產業的村民,在海臍村有幾百人。
這只是我市以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我市推動各級黨組織圍繞黨建引領富民興村9條措施和12條配套扶持政策,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龍頭,以政策為保障,借力電商,找準富民興村突破口。全市共設立財政專項引導資金9500萬元,推動766個村集體經濟項目逐步落地、投產見效,帶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6億元,帶動就業7.8萬人,消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低于30萬元村184個。涌現出海頭鎮海鮮電商、厲莊鎮綠色林果、雙店鎮鮮切花等一批“黨建引領富民興村”全新范本。
在港城,提起厲莊鎮,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大櫻桃。厲莊鎮地處贛榆區北部,由于種種原因,16個村的集體收入差距較大。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今年以來,厲莊鎮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項目支撐,科學規劃東部設施農業、西部優質稻米、南部工業集中區、北部綠色林果四大產業板塊,走規模化、精細化發展道路。16名村黨總支書記全部兼任村委會主任,其中是本村致富能手的12人,以“綠色林果”黨建示范帶建設為契機,高標準建成謝湖村240畝大櫻桃組培中心、2.6萬平方米示范棚。
“這12棟櫻桃大棚建成后,每年將為16個村平均增收30萬元以上。”厲莊鎮黨委書記李振指著即將建成的高標準智能溫控大棚興奮地說,“去年以來,我們實施富民興村溫室大櫻桃示范項目,扎實推動大櫻桃產業轉型升級,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老百姓的腰包也更鼓了。”
產業是夯實村集體經濟的基礎。我市堅持規劃先行、產業融合、特色發展,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實施集體經濟“一村一策提振行動”,推動落實省扶持集體經濟發展項目342個,帶動農民就業1.5萬人。以省委“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為抓手,實施“百企聯百村”等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聯建簽約企業846家、行政村983個,建立聯建項目1233個,有效實現黨建互聯、產業互助、村企互促。開展產業黨組織“賦能助力”行動,建立各類產黨組織211個,新建8個鄉鎮幫扶產業園,幫助95個村形成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市通過建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責任清單、市縣聯動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村“兩委”班子發展能力建設等方式,激發隊伍活力,構建上下貫通、堅強有力的富民興村運轉體系。東海縣先行先試,回引125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興業,發展富民興村項目85個。贛榆區建立8個鄉賢庫,累計評選產生562名黨員鄉賢,組建黨員鄉賢“和事團”,有效化解各類鄰里糾紛和信訪積案132件。同時,落實村社干部“三項機制”,實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系列舉措,評選村級發展典型案例,以強化服務保障,提升村級發展質效。(莊婷婷 薛海龍)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