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造的農房里傳來陣陣笑聲。8.9萬套棚改區住房從“憂居”變“宜居”,“5年改造4萬余戶”的農房承諾擲地有聲;
溪溝水澗飄來縷縷荷香。港城人民從環境整治中受益,“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清零,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的目標順利實現;
七村八鎮暢通條條坦途。200個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34.35萬人順利脫貧的消息鼓舞人心;
……
過去五年,我市堅持發展和民生優先的方針,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加大民生改善,著力攻堅克難,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正不斷織牢織密。市發改委主任韋懷余表示:“過去五年,我市堅持將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要務,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通過實施一系列民生實事,保障港城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一項項舉措回應民生關切
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過去五年,我市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近日,筆者來到連云港市實驗學校昌意路校區,該校區已經在今年9月順利投用。作為我市補齊宋跳板塊高質量義務教育短板的重點項目,該項目規劃設計小學6軌36個班、初中6軌18個班。連云港市實驗學校校長趙晨春介紹,“新建成的學校窗明幾凈,孩子們在這里感到非常舒適,學習的勁頭很足?!?/p>
連云港市實驗學校昌意路校區是今年我市投用的教育基礎設施之一。市發改委副調研員宋小康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目前全市開工建設項目55個、建設面積29.3萬平方米,開工率達91.56%。新建16所幼兒園中8所已投入使用,5所已經建成、進行內部裝修,3所進行主體施工。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港城教育現代化蘇北領先,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77所,優質幼兒園覆蓋率達92.6%,優質高中占比94.3%?;春9W院創成江蘇海洋大學。
這是港城為補齊教育短板推進的一系列舉措。過去五年,港城通過一系列工程不斷優化城市住房、醫療、教育等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努力讓城市更加美好。
“沒想到過上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你看我現在的房子寬敞明亮,小區配套齊全,環境也好,比原來住得舒適多了?!闭勂鹱》康母纳?,贛榆區柘汪鎮響石村村民老陳樂得合不攏嘴。這里不僅有良好的住房條件,還高標準建設了商業綜合體、學校、村民服務中心、醫院等設施,讓農民看病不出村、購物不出遠門、上學不出社區,勾勒出農民小康生活的輪廓。如今在港城,這樣的新型居住社區伴隨著農房改造計劃深入實施,讓農民過上與城市居民同樣的安居生活。
今天,這些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十三五”期間,我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了市級統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低保標準提高至630元,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城市。
———“十三五”期間,我市新改擴建公立醫療機構44個,互聯網醫院全省領先。
———“十三五”期間,我市江蘇女子民樂團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3個項目入選國家非遺保護名錄,創成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33項,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
彰顯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猶如冬日陽光,溫暖著百姓生活。
?網絡圖
一筆筆收入提升獲得感
努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興業”
秋分時節的贛榆區黑林鎮,瓜果飄香。忙碌的農家人,臉上掛滿了笑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黑林因為地處生態涵養區,發展一度受到限制。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黑林鎮通過分析鄉鎮資源稟賦優勢,選擇發展山林種植業,通過“工廠+”的模式,讓這里的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港城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這樣的故事成千上萬。在這些故事的促進下,2019年,連云港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9523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了10078美元,與全國同步突破了1萬美元的大關,實現了新的跨越。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一群群扶貧干部深入經濟薄弱村一線———在東海的水稻田里,在贛榆的山林中,在兩灌的蘑菇培養工廠里,在修繕村中道路的建設工地……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共同打贏了這場扶貧攻堅戰役。
九月的灌云縣吳趙村,一片忙碌景象。第一書記陳冬雷帶著村民在80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里忙碌著?!斑@幾天我們正在將育好的芹菜苗移栽到大棚里。”陳冬雷帶著筆者走進今年3月份剛剛修好的溫室大棚,滿口的育苗經,“這里的溫室大棚還長期招收村里的貧困戶務工,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p>
筆者看著眼前這位個子偏高、皮膚黝黑的村支書,很難將他同江蘇核電運行處的本職工作聯系在一起。2020年,陳冬雷作為江蘇核電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積極地在農民增收上下功夫。在江蘇核電及其他兄弟單位的支持下,吳趙村的8000平方米溫室大棚建起來了,村部面貌實現了改善,村里通上了路燈,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新依靠。
這樣的幸福生活并不獨屬于吳趙村。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脫貧34.35萬人,2個重點幫扶縣、200個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2020年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9501元,是2015年的1.52倍,年均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比GDP增長快1.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722元、19237元,年均分別增長7.4%、8.5%。
圍繞增收,我市還不斷強化穩就業措施,開展“百企萬人護航”行動,實施萬人返鄉就業創業“鳳還巢”計劃。202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新引進高校畢業生2萬人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2000個以上,支持自主創業1萬人以上。
這些舉措讓港城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會少!
一個個數字增強幸福感
努力實現“天藍、水綠、凈土”美景
連日來,港城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生態環境整治攻堅計劃,多管齊下為百姓營造秋意綿綿的水韻港城。
9月19日晚,連云港首個河道游線———“攬中秋月 賞鹽河景”老新浦風情街區西鹽河水上游覽項目,隨著9名船夫擂鼓高喊“開船”號角,正式開通。活動當晚,一輪皓月高懸于鵲橋上方,鹽河中央“嫦娥仙子”翩翩起舞,上演水上“嫦娥奔月”沉浸式演出。
過去這條河一度是周邊居民怨聲載道的“黑臭河”。隨著港城積極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這條“黑臭河”不僅風光宜人,還成為港城的旅游景觀,打造鹽河古巷“沉浸式夜游”新體驗。
如今在港城,越來越多的河流魚翔淺底、碧波蕩漾,一幅幅優美圖景見證著五年多來我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十三五”期間,港城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建成國家級最美鄉鎮2個、美麗宜居鎮村4個。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1.5%,比2015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
———“十三五”期間,港城建成應急備用水源6個,污水、垃圾日處理能力分別增加17.5萬噸和2800噸。
———“十三五”期間,港城生態建設深入推進,“河長+流域長”制獲國家河長辦推廣。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比例達到95.5%,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PM2.5年均濃度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堅信,隨著港城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民生問題將在更高層次上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群眾將能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周瑩 王懷詩 孫廣印 連統 高原 任志遠)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