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而每年的七八月是一年中學生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昨天,記者從急救部門了解到,進入暑期,每天都有一兩起學生出行交通意外發生。急救部門提醒,學生出行要注意安全,謹防交通意外發生。
7月13日下午1點50分,市急救中心接到求救電話稱,在幸福橋附近,兩輛電動車相撞,有人受傷。急救醫生接到電話后立即趕往現場。只見電動車倒在地上,而一名男孩躺在電動車邊的地上。醫生檢查發現男孩的頭部有擦碰傷,還在流血。受傷男孩告訴醫生,他今年16歲,自己騎車正在前行,沒想到與另一輛電動車碰到了一起。自己的頭還有些發暈,感覺陣陣惡心。醫生根據男孩陳述的情況判斷他患有輕微腦震蕩。他們對男孩進行了簡單包扎,又為其輸液后送醫治療。據了解,男孩雖然有擦碰和輕微腦震蕩癥狀,但并無生命危險。
除了發生兩車相撞事件,還有的青少年在騎車過程中沒有注意道路兩旁的物體導致意外發生。12日下午,一名16歲男孩騎電瓶車在人民路上騎行,沒想到一下子撞上了路邊停靠的小客車,男孩當即倒在了路邊。熱心市民看見后連忙撥打急救電話。急救醫生到場檢查發現該男孩臉部擦傷出血,右膝關節骨折。醫生對其進行包扎固定,又為其止住臉部出血,然后將其送醫治療。
暑假期間,學生外出的機會大大增加,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他們的交通安全格外讓人擔心。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長顧迎東說:“每年假期,都會發生一些學生被撞傷、刮傷的事情。今年也不例外,進入7月份,據不完全統計,每天都有一兩起學生交通意外發生,所幸都沒有出現生命危險。”
為什么每年假期,涉及學生的交通事故會高發?顧迎東分析,一方面是孩子脫離學校監管,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加上孩子外出多,安全意識淡薄,在路上任意穿行、追逐打鬧,以致險象環生。另一方面是有些孩子喜歡騎車結伴游玩,行進中不顧左右車輛、互相追逐、與車賽跑、后座帶人、搭肩并騎等等違法行為都極易引發意外。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停留在口頭上,不能以身作則,造成孩子模仿,起到負面作用。
市急救部門提醒,家長首先就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少低頭看手機,多關注孩子所作所為,及時制止危險行為。暑假期間,家長要管好自家的機動車、電動車,千萬不要把車交給孩子駕駛,父母外出務工時,要將車鑰匙保管好,不要放在車上,更不要交給孩子。同時,通過日常言行引導教育,讓孩子知道要怎么預防和應對危險。
面對每天發生的意外,市民遇到了該怎么辦?顧迎東表示,市民在出行中遇到意外發生,要第一時間撥打120,在現場不要驚慌,告訴急救人員傷者的情況,發生意外的地址。意外發生時如果傷者有出血情況,可找干凈的敷料如毛巾、衣物等壓迫傷口止血,切記不要隨意搬動有外傷的傷者,避免造成二次傷害。(記者 武 娜 通訊員 張玉濤)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