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頭戴白色大檐帽,上身穿著“熒光黃”為主打色的執勤服。皮膚黝黑,眼神堅毅,雖然已年逾50歲,但是王繼勝在東??h城路口執勤時的身姿依舊挺拔。當了15年交警,平均每天要打6000多次手勢,吹3000多聲哨,來回走動10多公里,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使他時常揮汗如雨,在群眾眼中,他是名副其實的“金牌交警”。
“以后就要和馬路做伴了!”2006年,王繼勝從部隊轉業到東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的第一天,和妻子說道。道路安全關系著千家萬戶,所以工作中不能有半點馬虎。為了盡快適應,在認真向同事學習請教的同時,他利用休息時間熟悉交通法律法規條款,苦練交通指揮手勢,每天堅持面對鏡子苦練基本功,很快便熟悉了工作要領,并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早準備、多上崗、頻率快、連成網”四句話工作法。
“站崗執勤就好像部隊的哨兵一樣,守一方平安。我們在路口站崗執勤,就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掌握好各個路口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的流量,及時糾正交通違法情況。”王繼勝說。城區的八個崗點,每個崗點他都待過。每到一處,他都充分利用好時間在片區內巡邏和路口管理上,壓降本片區的事故。
2020年在新水晶城崗點期間,這里早晚高峰時人、車流量大,行人和非機動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問題比較突出。王繼勝加大查糾力度,同時柔性執法,將處罰和崗亭微型教育基地的套餐學習相結合,僅用了兩周時間就讓這里的交通違法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只要是輕微違法的都要到微型教育基地學習、抄寫條例、考試、宣誓、頒發畢業證書,這種人性化糾正交通違法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轉業不轉心,退伍不褪色。2020年,當阻擊“新冠肺炎”的戰役打響,他第一時間沖到前線,值守在東??h張莊高速路口,連續一個月沒有休息;遇到群眾有困難求助時,他都樂于相助;到醫院探訪遭遇車禍的老人,到社區、學校進行交通安全宣傳……王繼勝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重視自己所接待的每一個人,重視對待群眾的每一個細節,在工作崗位上體現執法為民的要求。據統計,他在崗點上平均一年救助迷路老人、孩子等50人,解答咨詢3000多人次,幫助困難群眾200多人。
今年2月10日14時許,王繼勝在晶都大道與中華路路口執勤時,一男子停車向其求助稱自己孩子突然呼吸困難且全身抽搐,他看到車里后排座椅躺著一名兒童,來不及細問,迅速駕駛警車為運送傷者的車輛開道。一路上,警燈閃爍、警笛長鳴,道路上過往車輛紛紛讓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警車引導當事車輛一路奔馳,僅用不到5分鐘就將傷者送到了醫院。到達醫院后他又與醫護人員一起將兒童抬上擔架并送至急救室。因搶救及時,孩子很快脫離了危險。
從事交通管理工作15年,王繼勝查處的交通違法行為約1.5萬起,無一起有效投訴。在交警牛山中隊工作期間,各方面成績突出,月月被評為優秀民警。十幾年來,他沒有請過一天假,上崗執勤始終做到“三個一樣”: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高峰平峰一個樣,晴天雨天一個樣。每逢節假日和重大警衛活動,他總是放棄休息,主動到復雜路段去疏導交通,平均每天工作量高達12個小時,年均加班1200多個小時。
“一日戎裝,一生忠誠,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會永葆軍人本色,繼續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為守護一方道路交通安全貢獻力量。”王繼勝說。(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關寧 袁青青 楊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