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藝術基金2020資助項目———大型旅游演藝與民族器樂劇《樂見西游》迎來了今年以來第二場面向外地游客的演出。當天,近1000名來自江蘇、山東、河南、安徽4省的游客,沉浸其中,領略了這部本土器樂劇的獨特魅力。這也是該劇去年首演以來,首次面向市外游客演出,為“高鐵時代”我市打造“沉浸式夜游市場”開了個好局。
眾所周知,2018年是我國沉浸式旅游的井噴年,2019年沉浸式旅游場景不斷擴大,并在全國掀起熱潮。2020年夜間經濟和夜間文旅快速發展,沉浸式的應用場景也延伸到夜間,“沉浸式”一詞成為城市夜間文旅場景營造的一個關鍵詞。而縱觀我市發展現狀,仍有許多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地方。
圖為《樂見西游》演出現場。
我市“沉浸式夜游”方興未艾
“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將這部劇單純定義為藝術作品,而是立足市場走向,把握文旅融合大趨勢,強化我市旅游演藝事業的探索。可以說,這部劇的推出,也填補了我市夜游市場的一個空白。”據市演藝集團總經理白興龍介紹,《樂見西游》首演的成功,對推向市場奠定了堅實的藝術基礎和群眾基礎。相比“印象”系列,“又見”系列、“千古情”系列等超大型旅游演藝項目,《樂見西游》更注重項目的投入產出比,以小而精、小而美的特點,靈活、多元的運作方式贏得市場青睞。這樣一來,來連游客白天玩景區,晚上就能看演出,增加了受眾黏度,活躍了夜游市場,也更進一步展現了港城的文化軟實力。
“沉浸式”正在成為各地夜間文旅各個業態打造的主流之選。2018年是我國沉浸式旅游的井噴年,隨后沉浸式旅游場景不斷擴大,并在全國掀起熱潮。到了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沉浸式業態”;今年3月25日,28部委聯合出臺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的實施措施》,再次提出“加快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發展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務。”一系列的政策出臺激活了沉浸式文旅消費業態發展。在此態勢下,全國各地,夜間的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演藝、沉浸式體驗等各類新項目加速涌現。
實際上,我市也已經開始了“沉浸式”夜游市場的探索之路。今年春節前,海州區有關部門投入約1100萬元,實施鹽河古巷商業空間擴展工程。改造新建西鹽河現有風情街亭棚,在“巡古步道”和魔幻光影中打造鹽河兩岸夜間“風情走廊”和鹽河兩岸景觀游步道,在鹽河鵲橋兩側的水面上,增設燈光秀及牛郎織女水影秀。同時鹽河古巷主打一期海鮮夜市排檔,并在街區新增設5處網紅打卡點,通過“旅游+美食”模式,擦亮鹽河古巷“港城最佳美食基地”名牌,提升美食基地品質,打造多元化的夜游經濟。而《樂見西游》與外地游客的“首次見面”,也代表我市的“夜游經濟”正在不斷完善,趨于升溫。
“沉浸式”可提升城市影響力
為更好地適應群眾夜間消費多元化需求,增強市民休閑文化體驗,日前,民主路老街、連云港老街分別發布夜市招商公告,這意味兩條老街夜市離開市不遠了,“五一”假期或迎來一次閃耀的亮相。而它們的“開市”,也意味著我市的沉浸式夜游經濟將不斷升溫。
作為事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產業”,文旅行業與市場新業態結合緊密,沉浸式產業幾乎覆蓋文旅新興消費的所用領域,沉浸式夜游、沉浸式燈光秀、沉浸式展館、沉浸式演藝、沉浸式餐廳等文旅消費新業態層出不窮———從陜西西安“會跑的實景演出”《駝鈴傳奇》,到湖北武漢的城市光影秀《夜上黃鶴樓》,再到浙江溫州的航船夜游《塘河夜話》、江西景德鎮的沉浸式體驗秀“浮瑤映月”……“沉浸式”文旅市場蓬勃發展。
圖為我市夜景。
從地域上看,沉浸式夜間文旅市場已經下沉至二三線城市。數據顯示,整體上,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沉浸式產業發展相對成熟,且沉浸式在夜間文旅中的應用相對廣泛。2020年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沉浸式夜間文旅繼續保持創新發展之勢,但二三線城市的沉浸式夜間文旅發展步伐加快,沈陽、濰坊、景德鎮等諸多二三線城市積極推出沉浸式體驗項目,把沉浸式融入景區、商圈、古鎮等場地,以此增強本地夜間文旅的吸引力。如沈陽推出沉浸式步行街“沈陽中街”、山東濰坊推出沉浸式夜游項目“金寶星夜”、四川樂山推出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體驗街區“樂山味道”等,其中,“樂山味道”自開街以來人流量達到43萬,媒體點擊量突破200萬,成為樂山夜間文旅的一個新打卡點。這些沉浸式項目不僅帶動了當地夜間文旅消費,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影響力。
“毋庸置疑,‘夜晚+沉浸式’,會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和情感上的新體驗,更能擴展多層次的文旅空間,帶動當地夜間文旅消費,提升游客的吸引力和受眾黏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對外傳播力、影響力;并借助游客的口碑發酵,帶動造就更多夜間文旅的新打卡點。”據市文化產業協會相關人士分析。當然,縱觀目前我市的“夜游經濟”,不論規模大小、業態豐富與否,都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仍有很多路要走。而要想走好這條路,除在頂層設計上多下功夫,就是要做好資源挖掘、形式創新、平臺擴展等方面的重點工作了。
要注重“故事脈絡”與“體驗形式”
“一間房、一張桌,一群手持劇本的人,構建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這便是劇本殺———玩家們化身抗日戰爭中的軍人、嗜血殺手或是癡情的白蛇,演繹一段段悲歡離合,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近日,連云港大劇院在官網上發布了一則“招募啟事”,找尋優秀的劇本殺創業者,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推動連云港沉浸式文娛市場的繁榮。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新增劇本殺相關企業超過3100家,較2019年同比增長63%。數據增長的背后,還有劇本殺的頻頻“破圈”。上海、成都、長沙、北京等地都出現了與景區、山莊等旅游場景結合,游玩時長超過24小時的劇本殺項目。實際上,被稱為3.0版本的實景沉浸式項目,“劇本殺”、桌游和密室逃脫等文娛項目與場所,在我市大街小巷、大型商場內,已經陸續出現,并吸引了一干年輕受眾消費。而隨著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等新興消費業態的出現,以及更具“國際范、港城味”的多元沉浸消費新場景的營造,港城年輕人找到了更有浸入感的文旅體驗方式。
沉浸式產業是未來整個文旅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作為“高鐵時代”的濱海旅游城市,更多文化體驗與旅游目的地的美食、非遺、商業、休閑、社交、新零售和網紅經濟等多元文化和商業場景得以結合,沉浸式文旅項目迎來加速發展契機。我市更應該努力抓住這個契機,不斷強化頂層規劃,挖掘特色資源,結合科技路徑,創新展示方式,將夜間旅游不斷豐富起來,活躍起來,它將帶動整個文旅產業的設備升級。
當然,沉浸式演藝的核心肌理,應該由其故事脈絡與體驗形式交織而成,如同“劇本殺”和“密室逃脫”等項目,就是以此為核心理念開發打造。除此之外,還需要提升項目的互動性,讓游覽者真正變成參與者,由參與者再成為主導者。“劇本殺可以滿足玩家的表演欲和推理愛好,配合懸疑、刺激、故事性,且自帶社交屬性,這樣更豐富的特質讓劇本殺更受年輕人的歡迎,也更具互動性。”我市一家“劇本殺”機構負責人介紹道。
而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我市更多的文旅產品應該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內涵,而《西游記》和《鏡花緣》等本土神話名著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沉浸式內容孵化大本營”,加之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的運用,足可以為游客和其他消費者創造超越期待的沉浸式體驗。
(□張晨晨)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蔡佳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