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10月17日是第7個全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當天,市老區開發促進會、市扶貧開發協會、市老區扶貧基金會聯合組織扶貧志愿工作者,前往海州區板浦鎮中心衛生院開展“情系老區、義診送健康”活動,使當地的村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坐享”健康服務。
精準扶貧送健康只是我市做好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加大財政投入,創新工作機制,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4.38億元致力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脫貧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34.35萬人,達標省市定經濟薄弱村200個,灌云縣和灌南縣整體退出省級重點幫扶縣行列,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十三五”扶貧開發目標任務。今年以來,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脫貧成果,奮力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
在東海縣洪莊鎮雙橋村,村民劉迎部依靠技術扶貧,學會了黑斑蛙養殖技能,今年養殖利潤預計十幾萬元。“今年有7畝左右的水塘養殖青蛙,想明年再擴大三四畝或者四五畝地。”劉迎部告訴筆者,自己嘗到了精準扶貧的甜頭,現在也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周邊村民。
如今,我市像劉迎部這樣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的農戶越來越多。今年,我市以“鞏固脫貧成果、精準防止返貧”為目標,制定出臺了《關于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整市域推行精準防貧保項目,初步建立了“12345”精準防貧工作機制,即增設一項保險,監測易返貧、易致貧兩類人群,救助因病、因災、因學三類對象,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突出就業扶貧、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消費扶貧和兜底保障扶貧五項增收舉措。通過精準防貧保險,建立鞏固解決相對貧困新路徑。
截至目前,我市通過精準防貧保項目,救助因病、因災、因學三類監測對象700多戶,發放精準防貧救助金260多萬元,幫助監測對象就業1060人,安排防返貧產業發展資金6800萬元,產業項目帶動3188名監測對象增收,扶貧資產帶動1754名監測對象增收,4570名監測對象納入社會兜底救助。全市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返貧、致貧風險得到及時化解。
市扶貧辦副主任王洪波介紹,下一步,我市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十四五”發展規劃,在保持現有幫扶政策不變的基礎上,重點做好精準識別防貧對象,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同時,注重政策銜接,加強扶貧信息化建設,為“十四五”發展開好篇、布好局。(記者 王文 通訊員 陸霞梅 陳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