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老身祖居在河東,佘氏太君受皇封。曾率領七郎八虎保大宋,全憑那令公金刀定太平……”在贛榆區石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曲《穆桂英掛帥》讓人聽得如癡如醉。在這里,多名老年人下象棋、打麻將、嘮嗑,志愿者時不時過來詢問老人的需求……這是石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扎實開展的縮影。贛榆區委一屆九次全會召開后,石橋鎮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扎實推進文明實踐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今年以來,石橋鎮緊緊圍繞“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重要部署和會議精神,苦干實干,攻堅克難,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重點工程建設、產業發展、三農工作、民生工程、作風建設“六大攻堅戰”,以“定了就干、說了就辦、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項目尋突圍
產業發展講究“石”打“石”鑿
堅定不移把項目建設作為抓發展、促跨越的著力點。高標準搭建載體,聚焦農副食品加工、智能家居以及京東物流配套等產業定位,高標準規劃建設1193畝的工業集中區,構建五橫三縱路網格局,計劃三季度完成規劃設計,四季度啟動基礎設施建設。高精度招商引資,重點引進產業關聯度大、聚集度高的配套企業,全力推進方信海產品加工、海灣現代黃桃深加工、恒信食品集裝袋生產等重點項目簽約落地,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不低于5個。高效率助推建設,加快大恒家居、前衛醫療塑料軟管、中通寶鮮樂物流等項目開工建設,精心扶持大恒智能家居以及京東物流分揀中心等現代服務型科技企業。
品牌賦新能
農業提質必得“石”績“石”效
優化調整農業產品結構,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盛世桃園孕育致富果,規范黃桃基地用藥施肥標準,拓展多元品種,實現規?;藴驶?、品牌化生產。以招引黃桃深加工企業為抓手,拓展黃桃產業鏈,讓果農增收致富。推動海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協調發展,鼓勵海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先進生產線和專業技術人才,加快提檔升級步伐。提高農副食品加工企業商標意識,培育一批競爭力強、附加值高、市場認可的特色產品品牌。放大黃桃品牌宣傳效應,形成“春賞桃花,夏摘果,秋制罐”農家休閑模式。引導海產品電商集聚,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風險監測,助推海產品電商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鎮村提品質
生態宜居力爭“石”全“石”美
圍繞“發展攀新高,建設展新姿,環境亮新貌,服務創新優”的鎮村建設目標,實施“連線擴面、通湖達海”工程、實施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實施“雙創”工程。大力推進創文創衛工作,加大環境衛生清理及集鎮秩序整治力度;加快補齊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完善管網,預計三季度實現鋪設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大對鎮域內垃圾集運力度,推進“垃圾桶革命”,實現垃圾桶全覆蓋,確保鎮村垃圾“日產日滿日清”。盯緊“合理規劃、高效利用”的目標,全面摸排梳理鎮域土地情況,優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石橋鎮黨委書記萬鵬介紹,接下來,石橋鎮將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做好惠民實事為支撐,多點發力,多措并舉,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推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逐步提升鄉鎮教學硬件條件。以“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為統領,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大排查,夯實脫貧基礎,建立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同時,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職能,綜合設置“三辦五局一中心”,充分利用群眾文化藝術中心空間資源,推進審批服務綜合執法一體化平臺標準化建設,真正體現“便民、利民、高效、實用”。(華文倩 盛明明 劉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