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9月3日上午,記者撥通劉衛東的手機,“我現在外面出差了,大概一個禮拜才能回去。”他在電話里說。出差具體做什么,他沒有透露。作為一名刑偵戰線上專門從事勘查鑒定的老兵,無非是與大要案件有關。
今年55歲的劉衛東,現為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參加工作36年,一直從事刑事技術工作。“一年365天時刻處于臨戰狀態,參與全市大要案件偵破。我們的工作,就是要以‘精細勘查現場’為基礎,為案件偵破提供有力支撐。”劉衛東說。
近幾年,本市發生的大要案件,劉衛東都全程參與現場勘鑒工作。“2014.9.26”灌云特大殺人案的成功告破,得益于案發后劉衛東親臨一線組織勘查,并迅速確定該案性質,系一起特大殺人案。
“當時提取到犯罪嫌疑人接觸過的拖把、液化氣罐、硬幣盒等物品,迅速安排市、縣公安局痕跡技術員對提取物品進行檢驗,成功提取到指紋,并于案發那天夜里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
近幾年,劉衛東積極推動市級刑事技術實驗室的快速發展,規范專業設置,健全檢驗項目,開展槍支檢驗鑒定工作,逐步購置液質聯用儀、掃描電鏡、紅外光譜等儀器設備,不斷完善常規毒物分析手段,漸進開展玻璃、纖維、助燃劑等微量物證檢驗,將理化專業實驗室建設成為公安部重點司法鑒定專業實驗室。將“張雙印工作室”等專業實驗室打造成全市刑事技術培訓基地,為推廣新技術鍛煉技術人員提供保障。
科技手段的突飛猛進,成為偵破陳年積案的“殺手锏”。“只要犯罪嫌疑人在現場留下一絲線索,在日新月異的刑偵技術支撐下,終有一天會將對方緝拿歸案。”劉衛東一口氣報出一串實例,“海州1992年彭某明殺人積案、東海1996年朱某直殺人積案、灌南1996年徐某友殺人積案、1998年漁灣風景區發生的殺死兩名女性惡性案件等一批積案,都是因為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得以偵破。”
“1998.7.6”漁灣兩名女性被殺案,曾沉積18年。“劉衛東時任刑警支隊技術大隊副大隊長。此案的告破,便得益于他當年認真細致的現場勘驗工作,發現、提取犯罪遺留現場指紋是破獲此案的關鍵。這些年來,他‘盯案不放、不破不休’,最終在案件沉積18年后成功告破。”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事刑事技術工作36年,劉衛東先后參與勘驗各類案件現場1500余起,提取檢驗各種痕跡物證3000余件,利用痕跡物證破獲案件1000余起,其中直接破獲殺人案件68起,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479名。被公安部聘為“全國刑事技術特長專家”,省公安廳聘為“刑偵行家”。
根據全市刑事技術實際情況,劉衛東近年來組織全市刑事技術人員集中脫產學習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知識講座。經過培訓,全市70余名技術人員,已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業務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服務實戰已初顯成效。參訓人員在培訓期間,勘查各類案件現場,通過指紋檢索比對,共比中認定52名犯罪嫌疑人,破獲各類案件133起。
“去年,老劉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積極配合支隊完成分管業務口的工作。全力服務命案積案專項攻堅,不斷提升現場勘查整體工作質態,為有效打擊刑事犯罪和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度,全市公安機關刑事技術三項破案會戰總成績名列全省第三位,其中16名優秀刑事技術民警因會戰工作突出被公安部通報表揚。去年開展的全省公安機關刑偵大練兵活動,在刑事技術考核中,我市電子物證檢驗和視頻偵查檢驗兩個項目,成績分列全省第三和全省第九。“取得這些成績,老劉功不可沒。”(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關 寧 王培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