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祝玲)3月13日5版,蒼梧晚報刊發《苦澀的父母愛情》一文,講述了市民張大爺再婚遭遇的苦惱,由此引出了老年人面對黃昏戀時的困境,引起了老年人群體的廣泛關注。一連幾天,他們給熱線打來電話,在紛紛發表看法的同時,也忍不住聲聲感嘆:
“我們哪能跟年輕人一樣?年輕人結婚,彼此相愛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慢慢來甚至不考慮,可老年人能行嗎?黃昏戀承載了太多世俗和現實考量,有時候,愛情反而是最后一個考慮項。”
黃昏戀,從來不是一道簡答題,跟年輕人相比,有太多苦澀。
少年戀:為了愛情
黃昏戀:排解孤單
連云港喜佳緣婚介公司首席紅娘丁笑對老年人面對黃昏戀時的復雜心態深有感觸。
“與年輕人戀愛結婚不一樣,老年人更多的是想找個伴兒,如此一來,若身體條件允許,兩個人還能一起過幾天舒心日子,若身體條件不允許,起碼有個人在病床前端茶倒水。”她說。
今年70歲的周老先生,老伴兒去世10年,兒女雖然都在本市,但都各自成了家,只是一周回來看個一兩次,基本也是碗一推、嘴一抹就走。老人的退休金雖然不多,但生活不成問題,吃飽喝足的他經常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房子里,感受著無盡的孤單和寂寞。
“我不想過這樣孤苦伶仃的日子,想找個老伴兒,可以說說話兒,出去轉轉,就算有個頭疼腦熱,身邊也有個貼心的人。”周老先生說。
家住海州區西苑路的胡老先生今年72歲,每月有近7000元退休金,條件算是不錯了。
“我找老伴兒別的不圖,就希望她能陪我做伴兒,能噓寒問暖,讓我心里踏實……”說這番話的時候,胡老先生似乎很吃力,手還有些顫抖,“我根本不在乎對方的經濟條件,只要比我年輕,身體好,會疼人就行。”
但周老先生和胡老先生同時又對內心渴求不已的黃昏戀表達了某種擔憂:“我怕呀,怕別人說三道四,罵咱們老不正經,也怕兒女們不支持甚至堅決反對。說到底,黃昏戀不比少年戀,愛情似乎是最后考慮的東西。”
少年戀:擇優錄取
黃昏戀:找人照顧
“年輕人找對象多是沖著結婚、生孩子、過一輩子去的,不管兩個人能不能走到最后,起碼初衷都是這樣的。但老年人就不一樣了,大半輩子都過去了,子女都有所成,自己生活無憂,只有孤獨和日益衰弱的身體,這讓他們深感恐慌,尤其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這種焦慮就更嚴重,這也促成了他們獨特的婚戀需求。”
丁笑的說法得到了很多老人的認同。一些單身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人戀愛講眼緣,更看經濟條件,畢竟兩人結合后要生活、生養子女。老年人這些任務都完成了,要顧的只有自己,所以要求自然不多。
“在前來咨詢的老年人中,無論男女,說得最多的就是‘相互有個照顧’。”海州區民政局婚姻登記(收養)處的工作人員說,“相較于長相、經濟條件等,老年人更注重的是對方是否年輕一點和健康。”
少年戀:相愛就好
黃昏戀:各有顧慮
王老先生的兒女們不支持他再婚,這讓老人難以接受,他認為兒女們根本不體諒他,而是擔心多個“后媽”,將來會惹出財產糾紛。記者采訪時發現,財產糾紛似乎成了黃昏戀的最大顧慮,耐人尋味的是,男女雙方及其子女在這個問題上還各自“有譜”。
胡大爺和徐大媽的故事就充分反映了這種沖突。徐大媽62歲時成了70多歲的胡大爺的保姆,兩人日久生情,希望再婚,卻遭到了雙方子女的反對。胡大爺的子女不同意,因為胡大爺名下有一套房,如果兩位老人領證結婚,那么胡大爺過世后,房產繼承就會產生糾紛。后來胡大爺一病好幾年,一直都是徐大媽照顧,胡大爺去世后,徐大媽就被“請”了出來。
徐大媽的兒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然憤憤不平:“我當初根本不同意我媽再婚,不想讓人家拿她當保姆使。盡管我媽根本不圖他家的財產,可人家不這么想。”
而更讓這位氣憤的兒子郁悶的是,因為當初他反對母親再婚,導致母子感情出現隔閡,到現在也沒好轉。
這樣的現實,讓很多老年人對再婚望而卻步。海州區民政局婚姻登記(收養)處副主任李玲告訴記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帶著證件來登記結婚,很少有子女陪同。
“不少老人受到了子女的干涉,也就放棄獲得他們支持的想法了。”李玲說,“事實上,老年人的黃昏戀,不僅需要社會寬容,兒女們理解,還需要相關部門的介入和幫助,打消他們和子女的顧慮,保障老年人再婚的權利,只有這樣,老人才能真正享有幸福的晚年。”